正在阅读:不要被数字忽悠 教您认真DIY产品的标注不要被数字忽悠 教您认真DIY产品的标注

2013-06-20 00:17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James 责任编辑:chenzhangwu
1SSD被放大的“500MB/s”读写速度!回顶部

  【PConline 应用】高考结束了,暑假也临近,DIY卖场又迎来新一轮的装机热潮,但DIY硬件产品线繁多,性能参数鱼目混珠,不懂行的朋友选硬件时很容易被忽悠了!买一款标称读写为500MB/s的SSD,实际的速度不到200MB/s;买一款标称额定电压500W的电源,却拖不动功耗300W的平台;买一款明明标称着4TB的硬盘,实际使用到容量却没有4TB……不少厂商为了吸引更大眼球,虚标参数,跟我们玩起了所谓的“数字游戏”。

不要被数字忽悠 教您认真DIY产品的标注
不要被数字忽悠 教您认真DIY产品的标注

  而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对这些虚标的产品却难去辨识,有时须借助于专业的手段才能判断厂商到底有没有说谎。今天我们就针对DIY产品中的“数字虚标”问题,挑几个典型的例子跟大家说说,这数字游戏是怎么玩的?

 

SSD被放大的“500MB/s”读写速度:

SSD的猫腻

  与其他的DIY硬件比起来,SSD算是年轻一辈了!许多人可能刚刚才认识SSD固态硬盘,更别说是对产品有较深的了解。个别的SSD厂商正抓住了这点,在产品宣传推广上钻起了空子,不遗余力地鼓吹SSD的性能,什么读写速度超过500MB/s云云的,但实际上,本身性能却达不到这样的速度。

SSD的猫腻

  上面的SSD包装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显著的位置上标注着:读 550MB/s;写510MB/s。这种宣传手段在SSD行业屡见不鲜了。这样的数据背后又有怎样的猫腻呢?

500MB/s出自于ATTO测试软件,但意义不大:

  其实如此华丽速度测试数据全来自ATTO Disk Bechmark这款测试软件。了解ATTO Disk Bechmark之前,必须得对SandForce主控有所了解(上面那款SSD正是SandForce主控产品)。SandForce主控最为著名的特性当属DuraWrite压缩技术,由于实际需要写入的数据量压缩后变小,写入速度得到了提升。在需要读取的时候,被压缩过的数据在主控内解压后输出,又带来了外部读取速度增益。而ATTO的测试数据模型恰恰是完全可压缩的,与SandForce主控可压缩算法天然的吻合。

SSD

  ATTO所跑的数据经过SandForce主控压缩算法处理后,犹如一头大象被压缩成了一只蚊子的大小。因为实际写入到闪存里的数据量很小,写入操作很快就完成了,外部测到的写入速度接近SATA 6Gbps的接口带宽速度。而在读取这些被完全压缩的数据时,一只蚊子又被还原成了大象的体积,仿佛瞬间读出了大量的数据,这时外部测到的读取速度也近乎于SATA 6Gbps的接口带宽速度。显然这种成绩参考的价值并不高。

  再用其他的SSD测试软件认证一下,性能瞬间缩水至读197MB/s,写141MB/s,与包装盒上的读 550MB/s;写510MB/s,差距悬殊。购买SSD时,我们应该慎重看待厂商所宣传的性能参数,哪些是真实的?哪些仅是噱头?

2令人眼花缭乱的显卡命名的数字/被夸大的显存回顶部

令人眼花缭乱的显卡命名的数字:GT630 新一代显卡比GTX 440强?

  按照摩尔定律,显卡基本上第18个月就会完成一次更新换代,每一次的换代都“制造”相当多的型号,这“数字游戏”的命名方式不仅让人眼花缭乱,而且往往以数字型号为依托,一些奸商忽悠起初入行的玩家。

显卡
种类繁多的显卡实在让人抓狂

  AMD显卡正处于Radeon HD 7xxxx一代,产品线有HD7970、HD7950、HD7870、HD7850、HD7770等等,而NVIDIA显卡从6系列向7系列迈进,有GTX 780、GTX 770、GTX760、6系列有GTX680、GTX670、GTX660Ti、GT640、GT 620等等。当从型号上看,GT 620似乎要比GT440、GTS450高,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的,GT620的性能,只是与Intel最新一代CPU内部集成的“核心显卡”性能相当。但这款显卡属于NVIDIA GeForce 5xx一代产品线,型号中的第二位数字“2”,正表明这款显卡在新产品线中定位最低端,因此其性能表现不敌上代、上上代中端产品也就不足为奇。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晕呢?

马甲显卡

PConline显卡天梯图
显卡天梯图

  这样的数字命名,也就造就了“马甲”显卡,所谓马甲产品,是指名字上是根据最新系列,但芯片却使用旧一代的核心,性能并没有改进。就例如GT630(其实就是GT440)、GT620、GT610(其实就是GT520)等等(400元以下的很多都是)。让不懂行的消费者购买低端显卡,容易让不良商家的厂商忽悠,忽悠定律就是:新显卡要比旧显卡性能更强。

 

屡屡被夸大宣传的显存容量:2G比1G强?

  选购显卡时,我们常被引入到一个误区里:显存越大,显卡就越强。其实衡量显卡性能强弱时,显存大小并非关键的参考标准。

主流显卡测试
显存容量大小对性能影响挺小的,别太在意商家的夸大其词

  通过上面的游戏测试可以看到,就算显存容量不同,但相同的规格下,跑出的成绩几乎是一样的,但价格上2GB显存的HD7750却要比1GB的HD7750贵出不少。

显存

  显存容量的夸大宣传在笔记本领域更是普遍存在。搭配的610M的显卡,性能渣一般的存在,就算拥有“超大独立显存”也无济于事,厂商传宣却是一大卖点。显存容量就像饭碗,如果你的嘴巴小,饭量小,再大饭碗也只能吃一点点。因些在购买显卡时,不要误听奸商鼓吹显存规格。

3数字没学好:实际的硬盘容量为何缩水了?回顶部

硬盘的容量为何比标称的少呢?

4TB硬盘

  在购买硬盘之后,细心的人会发现,操作系统中显示的硬盘容量与官方标称的容量不符,都要少于标称容量,且容量越大,这个差异就越大。例如,标称4TB(4096GB)的硬盘,在操作系统中显示只有3725.90GB,370GB的容量“丢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机械硬盘

  计算机是采用二进制的,因此操作系统对硬盘容量的计算是以每1024为一进制的。每1024字节为1KB,每1024KB为 1MB,每1024MB为1GB。而硬盘厂商在计算容量方面是以每1000为一进制的,每1000字节为1KB,每1000KB为1MB,每1000MB为1GB。这二者进制上的差异造成了硬盘容量的“缩水”。

  同时在操作系统中,硬盘还必须分区和格式化,这样系统还会在硬盘上划出一些空间,提供给系统文件使用。所以在操作系统中显示的硬盘容量和标称容量会存在差异。

 

SSD不同机械硬盘,那为什么容量也变小了:

SSD
OP第一层算法

SSD SSD
OP第二层与第三层算法

  同样的,SSD容量也有所缺失,像标称128/120GB的容量,实际使用到容量仅119G,或更少。由于SSD采用了与机械硬盘完全不现的电子元件,所以容量缺失的原因并不一样。这与SSD中OP(Over-provisioning)预留空间有关。SSD上的OP是指用户不可操作的容量,大小为实际容量减去用户可用容量,OP区域一般用于优化操作:比如WL(磨损平衡),GC(垃圾回收)和坏块映射等,OP都是SSD厂商预先设定好了。

  硬盘的实际容量变小了,但实际上,很多人都觉得很正常的事情,这条例已渐渐被“潜规则”了。这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硬盘厂商为什么不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多少就标多少?是不是觉我们很容易忽悠呢?您不觉得这明显也是个坑吗?

4电源额定功率与显示器尺寸是个坑!回顶部

说好的电源额定功率呢?

  要说电源的数字,那的确有很多,像电压、电流、输出功率等等,而在这些电源数字中,却也有着林林总总的陷阱。

记得:名字不代表什么

电源
你选电源看功率,是不是从产品的命名出发的呢?

  在很多电源产品上,我们都能看到数字的出现,像XX王700、XX450之类的型号到处都是,有可能是部分的产品“实标实瓦战术”给用户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不少用户觉得型号就代表的输出功率!

标多少也不一定是多少

电源功率

  小编在这里郑重的提醒一下大家,电源型号这种东西,就好像网络交友的ID一样,取名“型英帅靓正”的人,未必就不能跟八两金长得一样,叫XX王700的,就真未必有700W的输出,虽然有误导嫌疑,不过厂商并没有说过型号代表着性能,还是得消费者自己小心。

额定功率与最大功率的区别:

  电源功率是电源性能的一大标准,很多用户都是靠着这个参数来进行选择的,同样的功率输出也是电源分级的一个重要指标,虽然说这个参数很多用户都懂,都会关注,不过在这上面,同样也存在着陷阱。

电源功率

  一般来说,我们对电源输出进行分级,都采用的是额定功率,毕竟这才是电源正常情况下的表现,而最大输出功率,更多的是表现电源瞬间输出值,长久在此状态运行,不仅在输出稳定性上无法保证,而且对电源的寿命影响非常严重。

  而在目前的电源产品上,不少产品标的是最大功率,并且以该功率作为宣传,从而误导消费者。

 

显示器尺寸上的数字游戏:四舍五入法

显示器

  现在很多显示产品,尺寸都是越做越大,像手机、电视、平板什么的,大屏幕都非常吃香,当然显示器也是,现在主流的显示器尺寸越来越大,但是对于部分产品的尺寸上,却有着一些令人不解之处。

  像20寸的显示器产品,实际上来说屏幕的尺寸只有19.5寸,部分19寸的产品,实际屏幕只有18.5寸,一些24寸的产品,实际屏幕只有23.6寸。而且非常蛋疼的是,这些产品并非只是产品型号上这么标,实际宣传上还是会用整数尺寸,这么算下来,那剩余的零点几寸屏幕,我是买到了,还是没买到啊?

 

总结:

  目前市场上DIY硬件产品竞争异常激烈,部分厂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喜欢虚标一些关键指标数据,或是刻意地夸大产品本身的性能,或是用数字之间游戏明目张胆地忽悠您,或是以假换真,更换型号变像卖给你……,由于厂家的虚标得不到有效的监管,直接导致了部分厂商有持无恐,造成了产品虚标严重的市场消费环境。

  作为普通的消费者,选购DIY硬件产品时,多利用手中的资源去了解分析,补充一些专业的知识,问问自己NB的数据背后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拒绝被忽悠,从你我做起。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热门排行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