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15nm显存神器?历代经典显存技术回顾15nm显存神器?历代经典显存技术回顾

2014-05-22 00:15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Fison 责任编辑:chenzhangwu
1无NAND不存储回顶部

  【PConline 应用】有些东西,玩显卡的你每天都接触到它,但一旦它失灵了、故障了、落伍了,你才知道它的重要性,就如你身边的钥匙、牙膏、剃须刀等。而它就是显卡中的显存了,显存是基于内存技术的”舶来品“,虽然不如GPU那样那么耀眼,但是它决定着显卡数据的吞吐量以及分辨率上限。它也与GPU一样不断发展着,只是显得十分低调而已。

显存
15nm显存成神器?历代经典显存技术回顾

  最近,东芝、闪迪同时宣布了世界上最先进的15nm NAND闪存工艺,明显显存是其中的受益人,那么NAND工艺对显存有何种影响呢?下面一起来分析与回顾下。

 

无NAND不存储

显存

显存
无NAND不存储

  NAND闪存,其流行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机械硬盘这个存储介质。无论是内存(包括显存)还是外存(固态硬盘U盘、手机内部存储ROM、RAM等),都能看到NAND闪存的影子。

 显存
NAND天生具备很多优点

  为什么NAND会这么流行?这与它天生的低功耗低发热、无机械结构、高速运行速度有关。只是一直以来,容量这个突破口还是无法与机械介质竞争。直到现在,以SSD为首的NAND闪存存储依然在提升容量以及降低成本的道路上努力。

显存
NAND本身制程也在不断进步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工艺问题了。本文一开始提到,东芝、闪迪开始15nm NAND闪存工艺的进程。根据东芝的说法吗,15nm工艺除了缩小芯片尺寸之外,还改进了外围电路技术,能够获得和第二代19nm工艺相同的写入速度,同时借助新的高速接口,数据传输率提高了30%,达到533Mbps。

  本来SSD等NAND介质的速度就甩了硬盘一条街了,如今进步更加明显,是不是很吸引人?不过,东芝并没有提容量,有点可惜。

DDR4

  即便如此,显存依然是其中的受益者,毕竟目前单卡最大8GB容量面向1080p乃至4k分辨率已经绰绰有余,其木桶效应更多在GPU上而不是显存容量上,而更快的显存频率保证更高的带宽,从而带来更快的传输效率,对显卡性能自然大有裨益。或许这一代内存伴随DDR4技术以GDDR6命名?

 显存
显存就是NAND

  相比GPU发展史,相信大家对显存发展还是不太熟悉,下面,我们从GDDR代次的发展,来简单回顾下显存工艺。

另起炉灶:GDDR

 显存
SDR与DDR发展路线

  在世纪之交的SDRAM时代,显存与内存均采用同样的SDR技术。但是在DDR取代SDR的过程中,DDR显存与DDR内存却分家了。

 显存
内存频率受制多方因素,使得显存必须独立开来

  这是因为GPU与显存的数据交换更加频繁(从通用运算的差距就知道了),加上GPU本身没有动辄三级缓存设置,所以要求显存更高带宽,高带宽自然需要高位宽的支持,所以照搬DDR的规格是不可能的。加上显卡PCB对显存的供电、布局、优化自由度很高,而内存就不是了,受到自身PCB、主板走线、北桥CPU得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冲击高频率。

 显存
最后一款采用DDR的顶级显卡Geforce FX 5950Ultra

  GDDR作为第一代专用的显存芯片,其实在技术方面与DDR没有任何区别,同样采用了2bit预取技术,理论频率GDDR并不比DDR高多少。不过后期改进工艺的GDDR有了优秀PCB的显卡支持之后,GDDR显存最高冲刺至900MHz,而DDR内存只能达到600MHz左右,显存和内存的差距从此逐渐拉开。

显存
TSOP封装显存

  那个时候,主流GDDR显存颗粒是长方形的,那就是经典的TSOP封装显存,只是它很快被MBGA淘汰了,并且延续到今天,因为占用空间实在比后者大多了。

2拨乱反正:GDDR2显存回顶部

拨乱反正:GDDR2

GDDR2
DDR1到DDR2

  GDDR2源于DDR2技术,也就是采用了4Bit预取,相比DDR1代可以将频率翻倍。虽然技术原理相同,但GDDR2要比DDR2早了将近两年时间,首次支持DDR2内存的915P主板于2004年中发布,而首次搭载GDDR2显存的Geforce FX5800 Ultra于2002年底发布。

GDDR2
首款采用GDDR2的Geforce FX 5800 Ultra

  由于NV30在设计芯片时候只考虑到128bit的规格,而ATI的9700Pro的256bit位宽给了NVIDIA当头一棒,为了保持性能上的领先。NVIDIA不得不使用了当时还未成熟的GDDR2显存,成为了历史上首张突破1GHz显存频率的显卡,但是,这个记录是不光彩的。

GDDR2
早期的GDDR2显存颗粒

  2.5v高电压、高发热、高功耗使得我们第一次看到显卡采用了纯铜散热器,加上技术不成熟带来的高成本给人的印象非常差。很快FX5800 Ultra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流星,而它继承人FX5900 Ultra重新用回GDDR显存,更进一步印证了GDDR2在那个时代的失败。

  由于GDDR2的失败(ATI的9800Pro DDR2版本胎死腹中就是作死的例子),高端显卡的显存是直接从GDDR跳到GDDR3的,Geforce 6800 Ultra就是GDDR3的第一次。 

GDDR2
GDDR2时代的经典:6600GT

  但GDDR2并未消亡,而是开始转型。DRAM厂商开始有针对性地对GDDR2的规格和特性做了更改,包括降低电压、进步的工艺、单颗32bit位宽降低至16bit以及更简单的封装方式,于是由此gDDR2第二版正式登上显卡舞台。

GDDR2
后期的GDDR2显存颗粒

  明显看到,gDDR2第二版的规格有所缩水了,所以也侧面看出GDDR2的失败。由于电压的下降,于是频率上限被限制了,延迟也增加了。主要以2.5ns(800MHz)和2.2ns(900MHz)的规格为主。后期制造工艺进步,gDDR2才以1.8V电压突破了1000MHz,最高可达1200MHz。只是,那时候已经是GDDR3的天下了。于是当年采用这类gDDR2显存的只是低端主流的显卡。

3集大成者:GDDR3显存回顶部

集大成者:GDDR3

 GDDR2
首款GDDR3显卡:Geforce 6800系列

  不甘心在Geforce FX时代失败的NVIDIA在NV30刚发布时候就已经启动了NV40的研发工作,针对显存的诟病,NVIDIA很早就参与指定了新的显存标准,把它完全从DDR的理论框框中脱离出来,实现独立的结构、I/O接口,让频率实现井喷式的提升,第一款面世的GDDR3显存的频率:1100MHz。

 GDDR3
GDDR3提升一览

  作为第一款针对GPU设计的显存,GDDR3和GDDR2/DDR2一样,都是4Bit预取架构,GDDR3主要针对GDDR2高功耗高发热的缺点进行改进,并提升传输效率来缓解高延迟的负面影响。可见,GDDR3更多的考虑频率的提升以达到提升显卡性能的目的。

GDDR3
GDDR2与GDDR3在供电设计上的区别

  为了实现更高的频率,GDDR3拥有读与写两条独立的DQS(数据选择脉冲),GDDR2只有一条单向的,好处在于在读取之后如果马上进行写入时不必等待,由此实现读写操作的快速切换。此外,GDDR3还对对I/O控制电路和终结电阻进行了修改,优化供电方式,让频率的提升更加容易。

 GDDR3
早期GDDR3的详细规格

  GDDR3的封装也经历了两次发展,首先是刚发布时的GDDR3,采用了144Ball MBGA封装,这与GDDR和GDDR2第一版完全相同,外观也是正方形,三者的电气性能相似,支持GDDR3的GPU也可使用GDDR显存,PCB和电路只需做少量调整。很明显,这是方便显卡厂商”偷懒“,这样就可以在同一个PCB发布不同定位的显卡了。

GDDR3
早期的GDDR3封装

 GDDR3
后期的GDDR3封装

  2005年开始,GDDR3开始采用全新的136Ball FBGA封装,并统一使用无铅封装工艺,这又是另外一个跃进。32M×32Bit成为主流显存颗粒规格、新封装带来更低电压以降低发热,低发热为频率提升创造了条件。

GDDR3
不断提升频率是GDDR3一直保持活力的原因

  GDDR3的频率从1GHz发展到今天的主流2GHz,跨越了1GHz的发展,对比以前是十分夸张的。其实它没有原理上的改进,而是暴力提升频率以延续市场价值。从Geforce 6800 Ultra开始到今天的R200系列低端显卡,10年的发展让GDDR3注定成为了历史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4注定失败:GDDR4显存回顶部

注定失败:GDDR4

  有意思的是,DDR显存的发展经历着成功——失败的循环,也就是说凡是双数代数的都不是好意头,GDDR4就是一个例子。

GDDR4
规格提升

  其实,GDDR4有成为经典的潜力的。GDDR3采用了DDR2的4bit预取技术,而GDDR4改用DDR3内存的8bit预取技术,并加入了一些新的技术来提升频率。所以,等效频率上,GDDR4是比GDDR3高一倍的。

 GDDR4
GDDR4显存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由于采用了8bit预取技术,以较低的核心频率达到更高带宽,但延迟增加(因为地址线只有GDDR3的一半,多余线用于电源和接地,有利于提升频率,但导致延迟增加)。虽然核心频率通过8bit预取技术减半,但GDDR4与GDDR3的I/O频率是完全相同的,因此GDDR4频率提升的瓶颈在于I/O频率而不是核心频率。所以造成了高频低能的现象。加上当时的三星不给力,当时出厂频率仅有2GHz的水平,这与GDDR3想持平了,结果可想而知。

  更致命的是,GDDR4不受NVIDIA接见,没有地基级别的GPU支持,这是致命的。这是因为,当时GDDR4在标准制定过程中AMD与NVIDIA产生了较大的分歧。NVIDIA较为保守,认为应该保持DDR24bit预取技术不变,继续改进I/O控制器来提升频率;而ATI则比较激进,准备直接使用DDR3 8bit预取技术。

GDDR4
GDDR4时代只有ATI的身影

  双方争执的结果就是在JEDEC组织中德高望重的ATI获胜(据称ATI有位高层在JEDEC身居要职),而NVIDIA则明确表示不支持GDDR4。因此GDDR4其实就是ATI一手策划的,但得不到NVIDIA支持的话,GDDR4立马就失去了6成以上的市场,由此导致DRAM厂不敢贸然投产。

  最终只有三星一家生产了少量的GDDR4显存,其他家都在观望。当然其他DRAM厂商都没闲着,它们把精力都投在了深挖GDDR3的潜力当中,于是我们看到了GDDR3的频率节节攀升,GDDR4在没有成本优势的情况下,也没有频率优势,恰好当时的几代A卡更没有性能优势,GDDR4自然只有死路一条。

GDDR4
采用GDDR4的HD2900XT

  最终,GDDR4只有在ATI产品中出现:仅有X1950XTX、HD2900XT和HD3870三代ATI高端显卡中见到GDDR4。如果你是一个硬件收藏家,那么GDDR4在现在的价值只限收藏了。

5胜者为王:GDDR5显存回顶部

胜者为王:GDDR5

  有了GDDR4的教训,GDDR5的成功就显得很自然了。这是因为,GDDR4的最大技术问题就在于I/O控制器上,其频率成为了瓶颈,突破性的8bit预取技术也成为了徒劳。GDDR5的出现就是用来解决这一瓶颈。

 GDDR5

  和GDDR4一样,GDDR5采用了DDR3的8bit预取技术,核心频率显然不是瓶颈,如何提升I/O频率才是当务之急。但GDDR5并没有让I/O频率翻倍,而是使用了两条并行的DQ总线,从而实现双倍的接口带宽。

 GDDR5
GDDR5封装

  双DQ总线的结果就是,GDDR5的针脚数从GDDR3/4的136Ball大幅增至170Ball,相应的GPU显存控制器也需要重新设计。GDDR5显存拥有多达16个物理Bank,这些Bank被分为四组,双DQ总线交叉控制四组Bank,达到了实时读写操作。

 GDDR5
带宽提升

  这样一来,以往GDDR1/2/3/4和DDR1/2/3的数据总线都是DDR技术(通过差分时钟在上升沿和下降沿各传输一次数据),官方标称的频率X2就是数据传输率,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等效频率。而GDDR5则不同,它有两条数据总线,相当于Rambus的QDR技术,所以官方标称频率X4才是数据传输率。比如GTX750的显存频率是1254MHz,等效频率为5012MHz。即使只算理论频率1254MHz,比起GDDR3的理论频率500MHz起步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得益于工艺与封装的进步。

GDDR5
首款GDDR5显存的显卡HD4870

GDDR4
被GDDR5显存搞到疲于奔命的GTX200系列

  AMD(当时已经开始叫AMD而不是ATI了)依然是新规格显存的忠实拥趸,HD4870就是历史上第一款采用GDDR5显存的显卡,虽然舍弃了夸张的GDDR4 512bit环形位宽,但是凭借GDDR5翻倍的数据传输率,HD4870以256Bit GGDR5将448Bit的 GDDR3的GTX260挑落马下,迫使NVIDIA当时引发了轰动一时的GTX260降价潮,明显地GDDR5就是始作俑者。有意思的是,NVIDIA的不作为,同时压在该品牌的第一款GDDR5显卡为GT240而非顶级卡这个例子中得到体现。

 

总结:

  通过NAND新工艺的推进,我们回忆起与之相关的GDDR显存技术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思考,就是GDDR显存的发展依然受到GPU厂商意志的制约,反而市场的主导作用不算明显。从GDDR2时代的NVIDIA到GDDR4、5的AMD,他们都是更新换代的推动者。

GDDR5
堆栈式显存是未来

  估计这个趋势还得继续下去,因为下一代显卡中,我们终于可以看到另一番显存底层技术的革新了,那就是”3D显存“——HBM堆栈式显存的上位。根据某官方说法,该内存相比GDDR5,总体性能可以提高65%,而功耗则会下降40%。事实上,AMD已经在与Hynix等厂商联合开发HBM堆栈式内存了。15nm显存会带来一个革命?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热门排行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