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帝国是怎样建成的:Intel酷睿家族历史帝国是怎样建成的:Intel酷睿家族历史

2015-09-06 00:29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Fison 责任编辑:liucheng1
1酷睿诞生:笔记本独享回顶部

  【PConline 杂谈】“向10GHz进军“,这是Intel发布Prescott架构Pentium 4时为自己规划的蓝图。谁知,在追赶唯频率论的目标上,被Athlon 64给了当头一棒,同时又被DIY玩家开发了的Pentium M桌面化套路在Pentium 4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决心洗心革面的Intel,把Pentium 4以及NetBurst架构打入冷宫,重用Pentium M研发小组。2006年,Core,影响世界的一个名词,诞生了。

  如果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Core也就是酷睿处理器的话,那就是摧枯拉朽。Core家族一出现,Intel就立马重夺CPU市场的霸者地位,并延续到今天。那么,这一段历史是怎样走的?趁着六代Core i系列处理器的露面,小编就详细回顾下这段Core处理器历史。

Core家族历史
帝国是怎样建成的:Intel酷睿家族历史

 

Core:笔记本独享
发布时间:2006年1月

Intel Core家族
序曲:Core 没有 2的时代

  相信大家知道Intel对CPU市场的统治是在2006年年中发布的桌面市场的Core 2 开始,但是在Core 2之前相比有1吧?的确,在2006年初,Intel在移动领域率先发布了Core家族。一个被遗忘的名词,迅驰,发展到代号为Napa的第三代后,从Pentium M改头换面成Core。Core这个单词,开始传遍全世界。

Intel Core家族
Core Solo T1400

  基于Yonah架构并开启Core时代的CPU有单核的Core Solo T1300以及双核的Core Duo T2x00。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Core家族只有多核CPU了。Core Solo与二代迅驰Pentium M均为单核产品,作为当年双核时代的过渡,所以比较短命,型号不多,并没有在当年市场引起太多波澜。

 Intel Core家族
Core Duo T2400,可以看到并不支持64位运算

  Core Duo是Intel第一款双核移动CPU,这些处理器和Solo一样都是采用65纳米工艺制造,配备2MB共享式二级缓存,前端总线频率为667MHz,核心频率从1.66GHz到2.33GHz,支持DDR2内存;TDP功耗为31W,双核心架构,支持EIST节能技术,除T2300E之外都支持Intel VT虚拟机技术,除T2700外都支持EDB防病毒技术,全部不支持Intel 64位技术。

Intel Core家族
Core Duo中性能最强的T2700

  这一代CPU最强当属Intel Core Duo T2700,频率高达2.33GHz,超越了上代单核Pentium M 780,在Core 2 Duo推出之前成为了当年玩家梦寐以求的CPU。此外,针对当年的昂贵的超轻薄笔记本市场,低电压的Core Duo L2x00以及超低电压的Core Solo U1x00、Core Duo U2x00曾推出市面。

2Core 2系列登录桌面市场回顶部

第一代Core 2:65nm桌面Conroe/Allendale/Kentsfield
发布时间:2006年7月

LGA 775
走进新时代:Core 2

  在移动领域做好铺垫后,2006年7月,Intel终于在桌面市场发布了Core 2系列处理器,一改之前Pentium D被Athlon 64 X2压制的形势,并凭借超高的性能功耗比吊打后者。同时,从Core 2开始,Intel处理器全线支持64位。

Intel Core家族

LGA 775
Core 2时代的第一颗至尊版CPU:X6800

  第一批Core 2 架构Conroe,采用65nm制程,1066MHz FSB、2或者4MB二级缓存,支持DDR2内存,我们都亲切地叫它为“扣肉”,在LGA 775插槽中安家。虽然Core 2的频率比上一代低,性能却秒上一代一条街,而最高TDP却只有65W,超频更加得心应手。同时,至尊版Conroe XE也在不久诞生,为Core 2 Extreme X6800 TDP为75W,频率高达2.93GHz。

Intel Core家族

 Intel Core家族

  但是当年Conroe的CPU比较贵,为了占据更多市场,所以Intel推出了2级缓存只有2MB、FSB为800MHz的Allendale架构,作为Conroe的小弟,型号为Core 2 Duo E4x00。后来也为了细分市场,Intel发布了FSB高达1333MHz的Core 2 Duo E6x50。不说不知道,Intel还曾发布针对服务器主板LGA 771的Core 2 Duo E6x05。

 Intel Core家族

  低能耗高性能,让Intel发现了四核CPU的发展契机,在Conroe发布半年后,代号为Kentsfield的英特尔第一代四核心处理器发布,如Core 2 Quad Q6600。虽然当时Intel依然用胶水方式来封装双双核CPU,不过,这次没有人跑出来批评Intel的做法了,包括AMD。

 

第一代Core 2:65nm笔记本Merom
发布时间:2006年7月

 Intel Core家族
Merom与上代Yonah的对比

  于此同时,Intel在笔记本平台推出了代号为Merom的移动CPU,产品线十分丰富。Core 2 Duo T5xx0家族全部采用2MB的二级缓存,而FSB频率533/677/800都有。Core 2 Duo T7xx0定位高端,除了低阶型号内置2MB缓存外,其余均内置4MB二级缓存。FSB有667MHz或者800MHz,Core 2 Duo T7800是Merom时代最强的CPU,2.6GHz频率、4MB二级缓存、800FSB频率。

 Intel Core家族

  Intel的单核时代在Core 2中依然得到延续,Core 2 Solo只占据很小的份额,定位在ULV超低压领域,如Core 2 Solo U2100,5.5W TDP、1.07GHz、1MB L2的规格自然十分低。Merom架构的Core 2 Duo至尊级、低电压以及超低电压CPU产品线也细分了市场。

 

Tick-Tock的开始

  2007年,Intel为了巩固自身的优势,让CPU的发展更具效率以及竞争力,提出了Tick-Tock的发展战略。

 Intel Core家族

  每一次“Tick”代表着一代微架构的处理器芯片制程的更新,意在处理器性能几近相同的情况下,缩小芯片面积、减小能耗和发热量;而每一次“Tock”代表着在上一次“Tick”的芯片制程的基础上,更新微处理器架构,提升性能。一般一次“Tick-Tock”的周期为两年,“Tick”占一年,“Tock”占一年。

  实际上,到了Intel CPU统治高端市场的时期,Tick-Tock战略意义显得十分苍白,反而不断被玩家调侃成“挤牙膏战略”。

3第二代Core 2:45nm台式机回顶部

第二代Core 2:45nm台式机Wolfdale/Yorkfield
发布时间:2008年1月

 Intel Core家族

  经历了将近两年的洗礼,45nm制程浮出水面,第二代的Core 2,寓意着“Tick”,于2008年1月推出。相比第一代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最高二级缓存提升到6MB,同时同频性能有小幅的提升。更先进的制程让Core 2 CPU的频率提升以及超频更加容易,也带来了更低的发热。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代开始,DDR的支持从2过渡到3,直到2014年Haswell-E的推出。

 Intel Core家族
3MB二级缓存的E7x00家族

  双核CPU代号为Wolfdale,二级缓存为6MB,型号为Core 2 Duo E8xx0。此外还有Wolfdale-3M版本,二级缓存为3MB,型号为Core 2 Duo E7x00。规格最高的为Core 2 Duo E8700,频率高达3.5GHz,二级缓存6MB,TDP依然只有65W,不过你没机会见到它,因为它在发布前就夭折了。

LGA 775
Core 2时代最强的CPU:QX9775

  四核心Core 2 Quad的代号为Yorkfield,产品线十分丰富,有至尊系列的Core 2 Extreme QX9650、QX9770、QX9775和普通四核的Core 2 Quad Q9650、Q9550、Q9450、Q9300和精简二级内存版本(只有4MB L2 Cache)的Q8200、Q8300、Q8400。丰富而细分的产品线,让四核CPU开始普及。

 

第二代Core 2:45nm笔记本Penryn
发布时间:2008年1月

 Intel Core家族
Penryn微架构笔记本CPU

  与桌面级同步发布的45nm笔记本CPU,代号为Penryn。第一批为Core 2 Duo T8x00系列以及T9x00系列。FSB均为200MHz、35W的TDP。8系的二级缓存容量为3MB、9系的为6MB,6MB的容量比起Merom时代的最高4MB有着很大的进步。

Intel Core家族
T9900,Penryn最强双核CPU

  后来Intel推出了FSB达到1066MHz的高端T9x00系列笔记本CPU,最高规格的为Core 2 Duo T9900,从当时的命名规律来看T9900可谓九五之尊的等级,比起原先的至尊版Core 2 Extreme X9000的规格更加彪悍。3.06MHz的频率在今天依然比大部分主流双核CPU高,性能面对当今的低电压CPU也没有太大差距。所以不难看出为何当年的CPU依然在今天依然感觉无压力体验。

 Intel Core家族
主流的T6x00系列

  此外,面对当年的主流笔记本市场Intel还推出了Core 2 Duo T6xx0系列的主流Core 2笔记本CPU。二级缓存缩水到2MB大小,FSB为800MHz。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命名与Conroe的命名十分相似,也就是E和T前缀的区别。

 Intel Core家族
FSB达到1066MHz的Core 2 Duo P8700

  Intel发现那时候的Penryn的CPU还能进一步改进,性能功耗比得到进一步提升。于是推出了P系列的25W双核CPU。从Core 2 Duo P7xxx、P8xxx再到P9xxx。性能与T的差不多,但是功耗相比T的35W降低了10W,得到了当时业界的青睐。此外还有如Core 2 Duo SP9x00的高性能25W TDP的顶级笔记本CPU。

  至于更低电压的CPU,命名为Core 2 Duo SL或者SU,TDP仅有17W/10W,适用于超轻薄笔记本。

 Intel Core家族
Intel第一款四核至尊移动CPU,QX9300

  于此同时,笔记本领域首次出现四核,Core 2 Quad Q9000/9100是第一批四核的笔记本CPU,虽然当时对四核应用优化不多,但是强悍的四核规格让人流口水。更让人流口水的无疑就是至尊版四核Core 2 Extreme QX9300,拥有在今天依然领先的12MB二级缓存。

Intel Core家族
Core 单核 CPU的绝唱

  值得留意的是,Penryn时代的Core 2 Solo CPU依然存在,但已经是单核时代的句号了。从Core 2 Solo后,再无单核CPU

4从Core 2 Solo后,再无单核CPU回顶部

第一代Core i:45nm台式机Bloomfield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

 Intel Core家族
Nehalem微架构

  当Core 2 Duo 的数字型号发展到9900后,就寓意着这个命名规律已经穷途末路了。此时Intel必须想出新的命名方式。2008年11月,Intel推出了新一代的Core i7处理器,“i”的意思是智能,也代表了Intel的首字母,开启了“爱妻”的时代。它的Nehalem微架构,曾经是Intel Pentium 4 “Tejas”计划10GHz处理器的代号。如今,Intel已经走多核优化的道路。

 Intel Core家族
Nehalem微架构的CPU大了一圈,采用的是LGA 1366

  Intel最初发布的只有三个Core i7型号:Core i7-920、940、965XE,其中965XE为至尊版,它们的核心代号为Bloomfield,搭配LGA 1366以及X58芯片组。Core i3、i5依然在襁褓之中,尚未露面。原因就是为了清空当时Core 2的库存。

 Intel Core家族

  Nehalem微架构,寓意着“Tock”,新的微处理器架构带来了众多新特性。包括新的QPI总线、内置内存控制器、三级缓存、Turbo Mode自动超频技术、AES指令集、提升虚拟性能、几乎被遗忘了的超线程技术……众多新特性带来了质一般的性能提升,直到现在这些技术在如今的Core CPU中依然运用。

 Intel Core家族

  至于规格方面,Bloomfield代号的Core i7-9xx原生四核心八线程、8MB的三级缓存、最高支持DDR3-1066内存、TDP高达130W。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叫i,但是它并没有内置GPU,因此Intel官方否认了它是初代酷睿的地位,但外界在Intel未发话之前都认为它就是第一代酷睿。此外,最低价格接近300美元,在当时来说尝鲜是要花很大成本的。

Intel Core家族

  Core i7的出现,开启了CPU发展的新时代,也标志着Intel性能的绝对统治。

 

第一代Core i:45nm台式机Lynnfield
发布时间:2009年9月

 Intel Core家族

  等高端以及发烧级玩家享受到“爱妻”的威力后,Intel开始把Core i家族延伸到主流市场。2009年9月,Intel发布了基于LGA 1156插槽的四核Core i7 800与Core i5 700处理器,其中Core i5是首次出现,至于Core i3?再等一年吧!

 Intel Core家族

  虽然Core i7 800系列和Core i5 700系列采用了全新的LGA 1156接口,但仍是基于Nehalem架构,大部分技术以及规格仍是会保留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内存控制器上作了精简,从最多支持三通道精简为最多支持双通道,定位相对更低的Core i5 750/760,则是去掉了超线程技术,但三级缓存依然与i7一样为8MB。

  LGA 1366的130W的TDP估计让很多主流级玩家吃不消,Intel在LGA 1156的标准电压版CPU的TDP设为95W,至于S后缀的低电压CPU为82W,但频率会降低。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批CPU依然没有内置GPU。

Intel Core家族

  就是这8MB的设定,与i7规格拉不开差距,HT技术在当时的多线程优化尚未完善时代又显得可有可无。玩家只需通过超频一举超越昂贵的i7家族,使Core i5 750在当时成为了明星产品。这导致了Intel再也受不了玩家的智慧导致自己利益受损,使得二代Core i开始,超频受到严格限制并且将i5的三级缓存容量看到只有6MB。

 

第一代Core i:45nm笔记本Clarksfield
发布时间:2009年9月

  Intel发布LGA 1156的Lynnfield四核CPU的同时,在笔记本电脑市场发布了Clarksfield移动CPU,同样为45nm制程。这一代移动CPU只有Core i7这一产品线:Core i7 7x0QM、8x0QM、9x0XM。明显看到,Q代表Quad的四核、M代表移动CPU、X代表至尊级定位。

 Intel Core家族

  核心数、缓存容量、内存支持等众多规格与桌面版一样,只是定位较低的Core i7 720QM、740QM的三级缓存只有6MB,频率也有一定降低但是TDP降低到45W以满足笔记本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代笔记本CPU依然没有内置GPU。

  直到2015年的今天依然是二手笔记本市场香饽饽的ThinkPad W510(小编偷偷告诉大家它因为那么火因为A面没有Lenovo的标志,让小黑迷为情怀埋单),就是采用了这一代的i7处理器。

5第一代Core i:32nm台式机Clarkdale回顶部

第一代Core i:32nm台式机Clarkdale
发布时间:2010年1月

Intel Core家族
内置GPU的时代,从32nm制程开始

  2008年11月的Tock,到2010年1月的Tick,Intel还是基本符合了为自身制定的游戏规则。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32nm制程来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Core i3终于推出了,此时Core i3、i5、i7家族终于同聚一堂。

 Intel Core家族
32nm CPU+45nm GPU的组合

  Clarkdale依然在LGA 1156中安家。最大的改变,就是用“胶水粘贴法”封装了GPU,集成显卡第一次内置到CPU中,基于改进自Intel整合显示核心的GMA架构,支持DX10特效。进一步提升了集成度,降低了主板成本。但是内置GPU的制程依然为45nm,形成了32nm+45nm的独特组合。

  CPU部分基于Westmere架构,相比Nehalem架构最大的改进除了32nm制作工艺外,还有多支持了7组指令集。与以往稍有不同,这次新制作工艺与架构没有率先用在旗舰级的产品Core i7上。

 Intel Core家族
双核、GPU性能羸弱,让这一代i5市场反响不大

  Clarkdale只有Core i5 以及Core i3两种,i7并没有出现。为了与45nm Lynnfield的Core i5相区分,Clarkdale Core i5命名为i5-6xx系列。从7减到6,规格可是有大大的缩水。首先物理核心从4减到2,不过支持超线程技术让逻辑核心保持4个,并且默认频率达到3GHz以上,为玩家带来一丝心里平衡。同时,三级缓存也缩水到4MB,但由于少了两个核心,TDP降低到73W(GPU频率更高的Core i5-661为87W)

  而Clarkdale Core i3的CPU部分同样采用双核心设计,通过超线程技术可支持四个线程,三级缓存由8MB削减到4MB,而内存控制器、双通道、智能加速技术、超线程技术等技术和i5一样得到保留。同样采用LGA 1156接口,相对应的主板将会是P55/P57。

 Intel Core家族
i3-530是Core时代最后的”平民法拉利“

  由于核心规格缩水,内置GPU在当时未成气候,还不能和当时的独显相提并论,同时又与Core i3重叠。Clarkdale Core i5显得比较惨淡,很快就被市场放弃,反而进一步带动了Core i5 750的销量。这样的结果导致了后来Core i5 CPU全部采用原生四核设计。至于Core i3,低价加上买一送一的GPU,在低端市场有一定的市场,尤其i3-530,凭借良好的超频特性,成为了Core时代最后一颗“平民法拉利”。

Intel Core家族
由于第一次内置GPU,所以Intel将它命名为第一代酷睿处理器

  由于这一代CPU第一次内置了GPU,所以Intel在2015年8月解释这一代才是第一代酷睿处理器。那之前的Core i7、Core 2算什么?也许Intel要把图形核心的存在作为第一代酷睿处理器的划分线。随着时间流逝,i3、i5、i7固定命名,而千位数随着代次增加,所以玩家更加倾向用千位数来代表代次。所以,这一页的介绍,均为一代酷睿。而Core 2的时代,我们称之为酷睿2。在这篇的介绍中,我们就采用习惯叫法

 

第一代Core i:32nm台式机Gulftown 
发布时间:2010年3月

 Intel Core家族
i7-990X至尊版,至尊级的99命名,也预示着另一个轮回

  32nm制程在Core i3 i5得到了实践,作为老大哥i7自然不能干瞪眼。Intel在2010年3月推出了i7-900家族的32nm制程版本。是消费级市场第一款六核心十二线程的CPU,仍采用LGA 1366接口设计,兼容X58主板芯片组。于此同时,三级缓存从8MB增加到12MB,最高端的Core i7 990X的频率达到了3.46GHz,性能可谓至尊级。

  无需介绍过多的特性与卖点,这一批32nm的i7就是第一代酷睿i家族的王者。

 

第一代Core i:32nm笔记本Arrandale
发布时间:2010年1月

 Intel Core家族
Arrandale架构移动CPU

  随着32nm制程的完善,Intel在笔记本领域发布了代号为Arrandale的移动CPU。Core i3、i5、i7全覆盖。全部采用了双核四线程的核心设计、三级缓存容量为3MB(i7的为4MB)、TDP为35W,Core i7 640M为最强的Arrandale处理器。而LM系列为低电压产品线,TDP为25W;UM为超低电压产品线,TDP为18W。

  从这一代开始,笔记本CPU开始了统一发布、命名,规格区分规律开启了模板模式,后代的笔记本CPU规格也基于Arrandale的习惯来分i3、i5以及i7。

6第二代Core i:32nm的Sandy Bridge回顶部

第二代Core i:32nm的Sandy Bridge
发布时间:2011年1月

 Intel Core家族

  当第一代Core i处理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后,它的继任者,Sandy Bridge刚好在Tick一年后发布。它作为Tock的历史意义在于,是Intel挤牙膏战略前最后一代良心架构,很大原因就是那关键的AVX指令集。


Core i5 2550K,前几年的超频神器,也是少有的支持超频的SNB CPU

  其次,Sandy Bridge完成了CPU与GPU的大一统,实现了原生融合到一个Die中。而Sandy Bridge被超频玩家诟病的是,它扼杀了超频,只保留K后缀开放频率调整,如Core i5 2550K。最后Sandy Bridge开创了四位数的命名方式,直到现在六代Core i家族,也在沿用这个规律。

 Intel Core家族
LGA 1155与1156的对比

  经历过一代Core i的你肯定要骂Intel为何将原来用得好好的LGA 1156砍掉一个针脚,变成了LGA 1155,导致了如果你要享受SNB,必须得把主板也换掉。Intel这做法也招来了不少批评。

Intel Core家族
”i3默秒全“的始作俑者

  主流的Core i3 i5 i7家族通过百位数字来区分,如Core i3 21xx、Core i5 23xx、Core i7 26xx。如果数字后面没有后缀,那就是普通版,这个普通在于TDP为标准的攻略,超频锁定。带有T、S后缀的表示为低电压版,带K的就是可超频版。这一代开始,Core i3为双核四线程设计、i5位四核四线程设计、i7位四核八线程设计。

 Intel Core家族
当年Intel的软升级计划引来了讨伐之声

  就是因为Intel在非k版本CPU锁死了频率,在当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首先就是扼杀了DIY玩家打造平民法拉利的热情,其次就是保护了Intel生态的平衡,最后就是当年软升级的行为导致当时骂声一片,让超频官方化并用来敛财,消费者自然不买账,最后软升级这事不了了之。

 Intel Core家族
至尊级产品线,有意思的是采用了3开头命名

  Intel在Sandy Bridge开始在至尊级的产品线中加保留同架构代号,但以-E后缀为区分,并且用有年份味道的LGA 2011为至尊级i7安家。型号方面就有点意思,千位数不是代表二代的2,而是3,如Core i7 3960X。难道Intel有先见之明,它的性能比当时还没发布的三代Core i还要彪悍?

Intel Core家族
i7-2920XM

  笔记本的Sandy Bridge处理器命名和桌面的差不多,但在数字后加M来区分移动处理器。如Core i3 23x0m、Core i5 24x0m、支持博锐处理器技术的Core i5 25x0M。和一代一样i7笔记本CPU们依然有双核以及四核版本,同样用QM和M来区分,还有至尊级的XM后缀,如i7-2920XM。其中双核的三级缓存为4MB,区分i5 i3的3MB,他们的TDP均为35W;四核处理器中28x0QM以上的CPU带8mb的三级缓存,27、26开头的只有6MB,TDP均为45w。

  虽然有很大争议,但是处于Tick Tock的Tick的Sandy Bridge家族还是获得正面的评价。毕竟CPU性能提升还是十分良心的,坊间流传出来再战N年的梗,就是这一代传出来,用过的朋友都知道。

7第三代Core i:22nm的Ivy Bridge回顶部

第三代Core i:22nm的Ivy Bridge
发布时间:2012年4月

Intel Core家族

  Tick的使命结束后,代表提升制程技术增强规格水平的Tock的年份到来。2012年,Intel如期推出了Ivy Bridge。值得一提的是,32nm到22nm的进化在型号千位数增加一位,也就是变成了三代Core i,并不像一代Core i那样从45nm进化到32nm依然保留三位数的命名。


可怜的性能提升幅度,让当时的玩家十分失望

  最大改变就是采用了近年寿命最长的22nm制程,并增加了3D晶体管技术,提高电源管理效率,使TDP降低,带来了出色的发热控制。同时,内置的GPU增加了DX11的支持。同时这一代CPU依然支持LGA 1155主板,实现无缝升级。但当慕名升级的朋友升级了三代Core i处理器后,最大感受就是坑爹!花了上千甚至四位数价格换来的却是完全不符合升级成本的少于百分之十提升,挤牙膏这么名词,就是这一代流传开来。

Ivy Bridge

桌  面版的Core i3、i5、i7命名规律和二代差不多,不过面向主流的Core i3 百位数为2,如Core i3 3220。至于i5的百位数为3、4、5,最高规格为i5 3570k。i7的开始固定为7,这一代i7尽有3770这一家族。同样的,Intel还发布了带S、T后缀的低电压与超低电压版本的桌面CPU,不过性能缩水不少,所以销量不大。

4960x

1

  至尊系列发展到IVB-E代号,同样采用LGA2011插槽,并且相比SNB-E的屏蔽两个核心形成六核的处理,这次顶级的Core i7-4960X采用原生的6核心12线程,是IVB时代最强的消费级CPU。

 Intel Core家族
Core i7-3940XM

  至于笔记本产品线方面,依然维持上代的命名规律以及规格区分。其中最强的双核i7为默认频率高达3GHz的i7-3540m,四核i7依然靠三级缓存容量来区分旗舰与高端,i7-38x0qm以上采用的是8MB三级缓存,Core i7-3940XM是当时最强的移动处理器,默认频率高达3GHz。此外,i7-3612/3632qm凭借35w的tdp以及四核八线程的规格成为了游戏、小尺寸笔记本的热门产品。

6

  总的来说,Ivy Bridge这一代的表现中规中矩,没有太多让人兴奋的技术与性能,是Intel走挤牙膏道路的开始。没办法,谁叫AMD在那时已经走下坡路呢。

8第四代Core i:22nm的Haswell回顶部

第四代Core i:22nm的Haswell
发布时间:2012年4月

 Intel Core家族

  经历了第三代Core i的失望后,Intel处理器发展到Tock的阶段,当大家以为到了架构变革的年代Intel会重新引领性能大跃进时,四代Core i的实际表现无疑是让人心碎的。经过实测四代Haswell与三代IVB在日常使用中,基本感受不到差距。虽然优化了缓存性能、新增AVX2指令集,但只在专业软件测试才能体现到。

cpu
核显得到大幅发展的Core i3,但是CPU性能依然挤牙膏

  作为Haswell架构的先锋部队,采用LGA 1150的在Core i5/i7当时上市之后CPU性能提升不大,反倒是新核显及待机功耗成为最大亮点,让不少Intel粉丝纠结了一阵子。后来主流级别Core i3发布,全线整合GT2级别的HD Graphics 4400/4600,支持DX11.1。以前Core i3-3220整合的核芯显卡只能应付一些办公应用,现在Core i3整合平台已经足够应对当时大多数网络游戏

  就在Haswell这一代开始,Core家族就变得”不务正业“,CPU性能提升挤牙膏,反而GPU的发展显得十分良心。对于消费者来说,该是哭还是笑呢?

锐炬显卡
这一代开始Intel着重发展核显

  这种风气,蔓延到笔记本CPU领域。由于架构一致,所以Haswell移动版处理器的CPU性能提升相比IVB依然有限,但GPU却又有明显提升。同时Intel把显卡的”长处“发扬光大,推出了IRIS锐炬GPU,进一步提升3D性能。看来Intel不仅统治了CPU性能,更对APU原来占据的市场虎视眈眈,更要格了入门独显的命。

1
2014年,五代酷睿并没有来临,取代它的是Haswell-Refresh

  也许Intel良心发现市场Haswell的反响不热烈,于是在2014年奔腾20周年的年份发布了新版Haswell-Refresh,代号为Devil's Canyon(恶魔峡谷),包括i7-4790K、i5-4690K、纪念版的奔腾G3258三款产品。Intel为这些处理器配备了新的高聚物散热材料(NGPTIM)来提高处理器核心散热效率,同时增加电容元件来保证芯片拥有更为平稳的电流供应。

1

1
i7-4790K终于得到了双位数百分比的性能提升

  i7-4790K相比它的前任4770K,频率大幅度提升到4GHz,实现了当年贝瑞特Pentium 4 4GHz处理器的夙愿。相比i7-4770K已经提升15%左右的整体性能,这个比例在挤牙膏时代已经十分良心了。风冷状态下4790K可四核八线程同步超频到4.6GHz,这在i7-4770K身上几乎是不可能达成的目标。

5960x
i7-5960x将旗舰CPU核心数提升到八个

  此外,Haswell-E如约而至。定位至尊级的Core i7 5800、5900系列在2014年年底发布,其中i7-5960x是Intel在桌面平台推出的第一款八核心CPU,相对于上一代旗舰i7-4960x不变的是22纳米制程工艺、Turbo Boost 2.0睿频加速技术和超线程技术,继续保留X/K版本自由超频设计。只支持重新设计的LGA 2011插槽以及X99主板,另外它是第一款支持DDR4内存的CPU。

  虽然Haswell-Refresh以及Haswell-E为枯燥的CPU市场带来了新活力,但是Intel,说好的Tick-Tock呢?说好的五代酷睿i家族呢?

9第五代Core i:14nm的Broadwell回顶部

第五代Core i:14nm的Broadwell
发布时间:2015年6月

Intel Core家族

  Intel不惜以打脸的代价来改写Tick Tock策略,归根到底就是因为缺乏竞争以及资本家的本性。但该来的还是来了。足足晚了一整年的Broadwell架构,终于在2015年1月推出了移动版,在6月台北电脑展正式发布了桌面版。

五代酷睿现场评测
倒退的规格

  自从宣布跳票开始,Broadwell就充满争议。而发布后的一系列规格,更让这种争议推向了巅峰。五代酷睿Broadwell属于“Tick-Tock”战略中“Tick”这一步,意为架构不变,制程改进。虽然14nm制程的进步是三年来的首次,但规格的退化却让人摸不着头脑。8MB三级缓存退化到笔记本CPU等级的6MB,频率比上代的i7-4790K低……性能?肯定退步了。

iris 6200
Broadwell内部架构图,显示核芯规模庞大

  与退化了的CPU模块相比,五代Core i7在GPU的设计上显得不遗余力。Iris Pro 6200首次登陆桌面版,属于GT3e级别,完整支持DX12,拥有48个EU单元,GPU性能可以代表Intel目前最强核显水平。更在CPU内部内置了”显存“:eDRAM,大大降低了显存访问的延迟,带宽大约在50GB/s左右。不能否认的是,Broadwell的核显性能是十分给力的。

 Broadwell
i7-5775C并非取代四代i7而生,而是市场补充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然并卵。此时Intel一句道破天机,五代酷睿i系列并非定位在高性能CPU领域,如果你想买高性能CPU,i7-4790K足矣。但这种解释,是牵强的。 

  型号方面,Intel只发布了5款五代Broadwell桌面版:Core i7-5775C、Core i5-5675C、Core i7-5775R、Core i5-5675R、Core i5-5575R,其中“R”后缀的代表是采用BGA封装,CPU被焊接在主板上不能随意更换;而“C”后缀其实和我们平时看到的“K”系列大同小异,都能够自由超频,只是内置了eDRAM的缘故和eDRAM的代号“Crystalwell”,所以Intel干脆为五代另起炉灶,让“C”成为它的专属,与“K”区分开来。

 Intel Core家族
笔记本Broadwell却又有很大进步,当然仅限U系列

  与冷清的桌面版Broadwell家族相比,笔记本Broadwell家族依然延续了前代的庞大家族。凭借14nm制程优势,与移动领域无缝结合,性能的整体提升是明显的,这点表现在频率方面。如i7-5500U的默认频率比i7-4500U有800MHz的提升。同时核显HD Graphics 发展到5x00、6000以及IRIS 6x00等,对于超极本等集显平台来讲,Broadwell却是神器。

五代

  所以,我们不难看到,Broadwell是Intel面向融合平台的尝试,均衡CPU、GPU性能,利用14nm制程优势降低功耗与发热,在一体机、移动平台等领域施展拳脚,看看市场反应如何。可惜,这可累了DIY玩家了。

  总之,如果你是DIY玩家,不用考虑Broadwell了。

10第六代Core i:14nm的Skylake回顶部

第六代Core i:14nm的Skylake
发布时间:2015年8月

Intel Core家族

  Broadwell的作死,让我们开始怀疑摩尔定律,更让Intel对着Tick Tock打自己脸。没办法,谁叫现在CPU竞争一边倒。还好,在Broadwell发布不久,第六代酷睿i智能处理器,已经到来了,代号为Skylake。

6700k
Core i7 6700K

  Skylake,才是Haswell的正统接班人。对于老态龙钟的Haswell有着工艺和架构的双“料”改进!新架构意味着同频性能更强,新工艺意味着功耗更低。第一款Skylake处理器,Core i7 6700K,就与Intel Core i7 4790K同频。从实测来看,同频率下,6700K有着7%的提升。习惯了挤牙膏现象的我们,感觉有这个提升,已经感觉很不容易了。

 oc4.7
超频能力不错

  14nm制程,更是6700K吸引大家的地方。虽然6700K的TDP达到了SNB一样的95W,但是实际功耗与4790K差不多。同时带来了不错的散热效果,保证了超频的成功率。即使不是大雕级别的U,也能超频到4.7/4.8GHz的水平,算是Intel给超频玩家的一个补偿吧。

 Intel Core家族
Skylake i5、i3蓄势待发

  除了八月份首发的i7 6700K、i5 6600K外,九月份Intel一口气发布了桌面与笔记本的全产品线。i7、i5、i3、Pentium全都有,标准版和节能版齐飞。i7系列还是四核心八线程、8MB三级缓存,i5系列还是四核心四线程、6MB三级缓存,都支持睿频加速,集成核显HD 530,24个执行单元,频率350/950-1100MHz不等,内存支持双通道DDR4-2133、DDR3L-1600。 

  i3系列五款,包括三款标准版i3-6320、i3-6300、i3-6100和两款节能版i3-6300T、i3-6100T。节能版还是35W,但是标准版降到了47W,显然是原生双核,比起Haswell 54W大有进步。

 Intel Core家族
采用i7-6820HK的ROG笔记本,带水冷散热

  笔记本领域同样热闹,发布了多达26个型号。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笔记本处理器第一次开放超频,型号是i7-6820HK,DIY玩家不妨考虑下?此外,笔记本领域的i5局限双核的设计被打破,i5-6440HQ、i5-6300HQ采用了四核心四线程,6MB三级缓存。i3部分则仅仅一款i3-6100H,双核心四线程。明显看到,四核心已经走向了主流。

  总的来说,Skylake终于把CPU的发展回归到正途。只是,一旦我们对挤牙膏式的性能发展麻木了,那会是相当可怕的。

11PConline 总结:Core的百科全书回顶部

同场加映:Core M
发布时间:2014年9月

  PC市场的衰退催生了芯片巨头多元化的发展,Intel也不例外。针对x86平板领域,Intel推出了双核心Core M家族。

Intel Core家族
Core M

  原来Haswell时代,Core M尚未出现,而针对超低功耗的平板CPU型号都用Y来作结尾,如小编的索尼 Tap 11高配采用的是Core i7 4510Y处理器。到了Broadwell时代,Intel就独立开来,发布了Core M取代了原本的Y后缀,此时的架构代号变成了Broadwell-Y。

  Core M的型号就十分特别了,改变了四位数字的命名方式,百位数变成了Y。如Broadwell-Y性能最强的Core M-5Y71,默认频率却只有1.2GHz,但是Boost达到了2.9GHz。低频率加上14nm制程带来的好处就是4.5W的TDP,远远低于笔记本CPU。此外,全系列采用了HD 5300核显、4MB三级缓存。

Intel Core家族
第一代Core M家族列表

  发布不久的Skylake架构,也有Skylake-Y家族。为了避免消费者对型号与对应性能的混淆,这次Intel增加了3、5、7的性能区分,如Core M3-6Y30、Core M5-6Y57、Core M7-6Y75。TDP依然仅有4.5W、三级缓存4MB容量、内置HD 515核显。

  既然属于Core家族,小编就简单介绍下Core M系列。在这个越来越重视便携的数码时代,如果你有朝一日用上Core M,也不会感到奇怪。

 

PConline 总结:Core的百科全书

Intel Core家族

  从2006年横空出世,到2015年今天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Core影响了人类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是Intel帝国的救世主以及帝国根基的有力支柱。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随着性能竞争的一边倒,Core家族逐渐显得不思长进,同时也不务正业。越来越多的平台看到Core家族是一个好消息,但是缓慢的性能提升却对于DIY玩家来说是一门坏消息。我们希望,随着2016年Core诞生10周年的到来,CPU市场能够重新燃起军备竞赛的激情。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热门排行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