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Win7下再称王!全新Core i7/i5处理器评测Win7下再称王!全新Core i7/i5处理器评测

2009-09-17 02:20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Hero Fan 责任编辑:fanjunhui
1前言:Intel发布了新Core i7/i5回顶部

  前言:说到现在PC最强的处理器,非Intel的Core i7莫属,该处理器自从去年年底发布以来,便以超强的性能技压群雄,成为最强的桌面处理器,直到现在也没其他产品能超越。当然,Core i7处理器、X58主板和三通道DDR3内存,这样高性能平台价钱昂贵,也只有少数用户才能用上,为使更多用户用上高性能处理器,Intel于2009年9月11日又发布了全新的Core i7、Core i5处理器和P55主板芯片组,组成全新的LGA 1156平台,使新一代高性能处理器更为普及。

  关于全新Core i7 870和Core i5处理器性能表现,我们早在产品发布前便进行了评测,它们强大的性能超越了Core 2四核和AMD的旗舰,成为高端新王者,详情可参考足以称霸高端市场!Intel Core i5评测》和《再现旗舰产品魅力!Core i7 870全国首测》。在新一代发布系统Windows 7即将发布之际,无论Intel还是AMD,都宣称他们的CPU在新系统下拥有更好的性能,那么Intel全新的Core i7/i5处理器能否在Windows 7下再称王呢?

Win7下再称王!全新Core i7/i5评测

  Intel全新的Core i7 800、Core i5 700和去年发布的Core i7 900系列一样,基于先进的Nehalem微架构,拥有三级缓存系统、睿频加速技术、集成内存控制器等技术,其中Core i7还全部支持超线程技术,新技术将在Windows 7系统下得到更好的表现。

  而Core i7 800、Core i5 700和Core i7 900的主要区别是在接口和内存控制器上,Core i7 800、Core i5 700采用全新的LGA 1156接口,内存控制器从三通道精简到双通道,这样可使整个平台成本降低的同时,仍保持着超高的性能。

Core i7 870 Core i7 870
LGA1156平台的旗舰:Core i7 870

Core i5 750 Core i5 750
高端热门之选:Core i5 750

Intel DP55KG
新Core i7/i5搭配的P55主板

  Core i7 870和Core i5 750全新的LGA 1156接口,搭配P55主板,价格将比Core i7 900系列搭配X58主板低不少,这也是新平台的优势。定位上,Core i7 870是LGA 1156平台的旗舰,没竞争对手;而Core i5 750则要面对AMD高端的Phenom II X4 955,那么它们在新一代操作系统64位的Windows 7下性能如何呢?下面我们来体验一Core i7/i5在Windows 7下的性能吧。

相关文章推荐:

  《足以称霸高端市场!Intel Core i5评测》
  《再现旗舰产品魅力!Core i7 870全国首测》

  《全球最强CPU有多强?Core i7 975对比评测》

2更贴近主流,新i7/i5的定位与介绍回顶部

2、更贴近主流,全新Core i7/i5定位与介绍

取代Core 2四核,LGA 1156的Core i7/i5登场:

  我们知道,2008年Intel发布了新一代处理器——Core i7,采用的是全新的Nehalem架构,相比上代的Core 2大幅改进和强化,添加了超线程、三级缓存系统、智能加速、集成内存控制器、QPI总线和支持DDR3等技术,使其性能表现达到新的高度。

  虽然Core i7性能强大,但缺点也是明显的,搭配X58主板、三通道DDR3内存,平台成本非常高,功耗也比较高。而当前Core 2 Quad四核,又是上一代的产品,为使更多用户用上Nehalem新架构的CPU,同时增强未来高端市场的价格竞争力,Intel就需要一个新系列的CPU,那就是LGA 1156新平台的Core i7、Core i5以及Core i3。

Intel产品路线图
Core i7/i5/i3定位高端市场,逐渐取代当前的Core 2

  Intel首先会在今年9月8日发布代号为Lynnfield的Core i7/i5,取代当前的高端四核Core 2 Quad Q9000系列;而代号为Clarkdale的Core i5/i3,则会在明显第一季度发布,逐渐取代入门四核Core 2 Quad Q8000系列和高端双核Core 2 Duo E8000系列。

Core i7/i5/i3的差别:

  今年9月8日Intel会首先发布研发代号为Lynnfield的CPU,根据定位为分别划分为Core i7和Core i5两个系列。支持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简称HT)划分到Core i7 800系列,而不支持的则划分到Core i5 700系列。另外明年第一季度Intel还会发布代号为Clarkdale的CPU,回分别划分到Core i5 600系列和Core i3。

Core i3/i5/i7家族划分
Core i7/i5/i3家族的划分(左:笔记本,右:台式机)

  Core i7/i5/i3家族这样的划分方法,对普通用户来说是好事,只需要根据品牌和数字就可以区分CPU的性能。但在媒体、专业人士等方面看来,或许这是比较混乱的做法,例如说到Core i7,就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有Bloomfield和Lynnfield、且接口不同的两种产品,Core i5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Lynnfield Core i7/i5规格介绍:

Lynnfield:Core i5/i7
Lynnfield:Core i7/i5参数

  代号为Lynnfield的CPU,Intel将它归类到Core i5 700和Core i7 800两个系列,与Core i7 900系列一样,基于先进的Nehalem核心架构,采用45nm制作工艺,拥有Core i7 900系列的大部分技术特性,如集成内存控制器、三级缓存系统、支持Turbo Boost睿频加速技术。Lynnfield采用原生四核心设计,开启超线程技术(Core i7 800系列支持,Core i5不支持)后,线程数多达8个,与Core i7 900系列一样。缓存方面,两个系列CPU均拥有8MB三级缓存。 

  Core i5 700、Core i7 800与Core i7 900最大的区别是:Core i7 900采用的是LGA 1366接口,而Core i5/Core i7 800将采用LGA 1156接口,分别只能用在X58和P55/P57主板上,两种接口不并兼容。LGA 1156的Core i5/i7在内存控制器上做了精简,最多只支持双通道,并非LGA1366 Core i7的三通道;此外,除了集成内存控制器外,LGA1156的Core i5/i7还把PCI-E控制器集成到CPU上,使得主板芯片组的功能可进一步精简。而精简后Core i5/i7的TDP热功耗设计也从130W降低到95W。

LGA1156平台与LGA1366平台并存:

Core i5与Core i7平台的定位
LGA1156平台与LGA1366平台并存于高端市场

  前面说到了,Core i5 700、Core i7 800采用的是LGA 1156接口,而Core i7 900则采用LGA 1366接口,分别对应P55/P57与X58主板。根据Intel的说法,LGA1366平台面向的是顶级用户,将来可以升级到最强的CPU,而LGA1156则是面向中高端用户,将来还会面向经济型用户,两者不会冲突。

3整合主板北桥!全新i7/i5术介绍(一)回顶部

3、整合主板北桥!全新Core i7/i5术介绍(一)

整合主板北桥大部分功能:

Lynnfield和Bloomfield的比较
Bloomflied Core i7与Lynnfield Core i5/i7的比较

  Intel去年11月发布的Core i7,搭配X58主板,它的工作方式如上图左所示:CPU集成内存控制器,支持三通道DDR3内存;CPU内部各核心采用全新的QPI总线进行通信;另外CPU必须搭配北桥X58芯片组,它提供PCI-E控制器来支持独立显卡,南桥芯片是ICH10R,提供SATA等IO接口,北桥与南桥之间采用DMI总线进行通信。

  而Intel即将发布的Lynnfield Core i5/i7,搭配5系列主板,如上图右所示:它的工作方式比起Core i7+X58来得更精简,最主要原因是Lynnfield不单单把内存控制器集成在CPU里,甚至把PCI-E控制器也集成了,简单来说,以往主板北桥芯片组的大部分功能都集成到CPU里,因此之后的5系列主板的芯片组也就没有南北桥之分了,而5系列主板芯片组可以看成是以往南桥芯片组的加强版,CPU与该芯片采用DMI总线进行通信。

Intel DP55KG
Intel原厂P55主板只有P55芯片,没有南北桥之分

Core i7/i5内部仍采用QPI总线通讯:

QPI总线
QPI总线介绍

  Core i7的Nehalem架构最大的改进在前端总线(FSB)上,传统的并行传输方式被彻底废弃,转而采用类似于PCI Express串行点对点传输技术的通用系统接口(CSI),Intel称之为QuickPath Interconnect(QPI)总线技术。QPI的传输速率为6.4GT/s,这样一条QPI总线的带宽就能达到25.6GB/s(6.4GT/s x 2 Byte/T x 2 = 25.6GB/s)。而传统的FSB 1600MHz(换算成传输速率是1.6GT/s),其带宽为12.8GB/s(FSB 1600MHz x 8 Byte/T = 12.8GB/s)。

  可以看到,QPI总线的传输速率是FSB 1600MHz的4倍多,虽然前者数据位宽较窄,但传输带宽仍然是后者的2倍。更高带宽的DDR3内存加上三通道技术的引入,FSB的传输带宽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要求,成为系统瓶颈,因此全新的QPI总线引入势在必行。通过QPI总线,可以有效地降低了处理器和各个硬件之间数据传输的延迟,能有效地提高系统性能。

Lynnfield和Bloomfield的比较
Lynnfield Core i7/i5内部仍采用QPI总线通讯

  QPI总线可以用于CPU内部通讯,也可以用于CPU与主板北桥芯片组通讯,而Bloomfield Core i7正是利用QPI作为CPU内部通信以及CPU与北桥通信的通道,从上图也可以看到这点。但Lynnfield Core i5/i7,与主板芯片组通讯的是DMI(Direct Media Interface)总线,而DMI总线的带宽为2GB/s,比QPI小得多,难道Lynnfield精简了QPI总线?

  事实并非这样,前面也提到,Lynnfield Core i5/i7其实是把北桥芯片组也集成到CPU上,其内部仍是采用QPI总线来通讯,而外部与主板芯片组通讯,其实就是以往主板上南桥与北桥通讯,采用的正是DMI总线。因此Lynnfield Core i7/i5并没有精简QPI总线,只是集成度更高而已。

4智能缓存技术,i7/i5技术介绍(二)回顶部

4、智能缓存技术,Core i7/i5技术介绍(二)

原生四核+Smart Cache智能缓存技术:

Lynnfield Core i7/i5核心图
Lynnfield Core i7/i5核心图

  LGA 1156的Core i5/i7均与LGA 1366的Core i7一样,均采用原生四核心设计,并非像Core 2 Quad四核那样由两颗Core 2 Duo封装而成,CPU内部采用新的QPI总线进行通讯。缓存系统方面,与LGA 1366的Core i7一样,采用全新三级缓存设计,引入新的Smart Cache智能缓存技术,L1和L2缓存为内核缓存,具有超低延迟,其中L1缓存由32KB指令缓存+32KB数据缓存组成。每个内核256KB的L2缓存(256KB x 4)。L3采用共享式设计,容量为8MB,被片上所有内核共享,以确保多核心运算的效率最大化。

集成双通道内存控制器:

集成内存控制器
Core i7/i5集成内存控制器

  内存控制器(Memory Controller)相信大家不会感到陌生,AMD早在2003年K8时代CPU已经集成了内存控制器,一直沿用到现在的Phenom II,集成内存控制器能大幅提升内存性能。而Intel方面则表示由于时机还不适合,即使是2006年推出的Core2处理器也没有集成内存控制器,这也使得优秀Core 2在内存性能上一直处于Athlon 64 X2与Phenom系列的下风,这种情况直到去年Core i7发布后才发生改变。

  集成内存控制器后的Core i7,无需通过北桥芯片组来访问内存数据,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内存延迟的现象,并明显提高内存带宽,同时使其存性能得到翻倍的提升。LGA1156的Core i5/i7依然集成内存控制器,官方支持DDR3-1333内存,但只支持双通道,而非LGA 1366 Core i7的三通道。  

为文本处理提速,完整SSE4指令:

SSE4指令
SSE4.1+SSE4.2组成完整的SSE4多媒体指令

  完整的SSE 4(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4,流式单指令多数据流扩张)指令集共包含54条指令,其中的47条指令已在45nm的Core 2上实现,称为SSE 4.1。SSE 4.1指令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CPU在视频编码/解码、图形处理以及游戏等多媒体应用上的性能。其余的7条指令在Core i7中也得以实现了,称为SSE 4.2。SSE 4.2是对SSE 4.1的补充,主要针对的是对XML文本的字符串操作、存储校验CRC32的处理等。

  值得注意的是,AMD的Phenom/Phenom II支持的SSE4A和Intel的SSE4是不完全相同的,可以这样简单理解:AMD SSE4A是Intel SSE4的子集,主要是去掉了为Intel 64位优化的部分。

5Intel独有的技术:超线程与睿频加速回顶部

5、Intel独有的技术:超线程与睿频加速

Turbo Boost,睿频加速技术:

Turbo Boost,睿频加速技术
Turbo Boost,睿频加速技术

  Turbo Boost,顾名思义,就是加速技术,它基于Nehalem架构的电源管理技术,通过分析当前CPU的负载情况,智能地完全关闭一些用不上的核心,把能源留给正在使用的核心,并使它们运行在更高的频率,进一步提升性能;相反,需要多个核心时,动态开启相应的核心,智能调整频率。这样,在不影响CPU的TDP(热功耗设计)情况下,能把核心工作频率调得更高。

Turbo Boost
睿频加速技术解释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个游戏或软件只用到一个核心,Turbo Boost技术就会自动关闭其他三个核心,把正在运行游戏或软件的那个核心的频率提高,也就是自动超频,在不浪费能源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性能。反观Core 2时代,即使是运行只支持的程序,其他核心仍会全速运行,得不到性能提升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Intel Turbo Boost技术
单核渲染时,Turbo Boost使单核频率由2.93G提升到3.2G

  在运行3D渲染软件CineBench R10时,用单核心渲染,Turbo Boost使2.93G的Core i7 870自动超频到3.2G,提高单核心性能。在产品规格中,Core i7 870单核最高频率甚至能达到3.60G。LGA 1366的Core i7首先引入Turbo Boost技术,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对于LGA 1156的Core i5/i7而言,Turbo Boost再次加强,自动超频的幅度更大,2.66G的Core i5甚至可以自动加速到3.2G。

Hyper-Threading,超线程技术:

超线程技术
Hyper-Threading,超线程技术

  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简称HT),最早出现在2002年的Pentium 4上,它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CPU的闲置时间,提高CPU的运行效率。基于Nehalem架构的Core i7再次引入超线程技术,使四核的Core i7可同时处理八个线程操作,大幅增强其多线程性能。

Intel Hyper-Threading技术
超线程技术使Core i7四核CPU拥有八个逻辑内核

  超线程技术只需要消耗很小的核心面积代价,就可以在多任务的情况下提供显著的性能提升,比起完全再添加一个物理核心来说要划算得多。比起Pentium 4的超线程技术,Core i7的优势是有更大的缓存和更大的内存带宽,这样就更能够有效的发挥多线程的作用。按照的说法,Nehalem的HT可以在增加很少能耗的情况下,让性能提升20-30%。

  超线程技术虽好,但Intel为划分CPU的性能和定位,研发代号同为Lynnfield的Core i7/i5,规定只有Core i7支持该技术,Core i5则不支持。

6小块头有大智慧,全新Core i7/i5赏析回顶部

6、小块头有大智慧,全新Core i7/i5赏析

Core i7/i5
Intel Core i7 870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Intel Core i5 750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Intel Core i7 870是一款原生四核心设计的CPU,采用先进的Nehalem架构,相比上代的Core 2大幅改进和强化,增添了三级缓存系统、智能加速、集成DDR3内存控制器等技术。Core i7 870则是未来LGA 1156平台中最高端型号,之后Core i5家族将取代当前的Core 2 Quad Q9000系列主打高端市场,而LGA 1156的Core i7代表该平台的最高性能,其中Core i7 870则是旗舰型号。

Core i7 870 Core i7 870
Core i7 870和Core i7 750

  Intel Core i7 870研发代号为Lynnfield,采用45nm制作工艺,频率为2.93G,外频133MHz,倍频为22x,通过Turbo Boost技术,使其频率最高可达3.46G。Core i7 870采用三级缓存系统,每个核心拥有独立的一、二级缓存,分别为64KB和256KB,四个核心共享8MB三级缓存。Core i7全部支持超线程技术,因此四核CPU可提供个八线程。此外,CPU支持MMX、SSE、SSE2、SSE3、SSSE3、SSE4.1+4.2、EM64T等技术。

  Intel Core i5 750研发代号同样为Lynnfield,采用45nm制作工艺,频率为2.66G,外频133MHz,倍频为20x,通过Turbo Boost技术,使其频率最高可达3.46G。与Core i7系列不同的是,Intel Core i5 750并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其他规格则保持一致。

LGA1156比LGA1366小得多
LGA 1156接口Core i7比LGA 1366接口Core i7更“苗条”

LGA 1156接口 LGA 1366接口
LGA 1156接口和LGA 1366接口

  Intel Core i7 870和Core i5 750采用了全新的LGA 1156接口,与主流Core 2系列的LGA 775和高端Core i7 900的LGA 1366并不兼容,目前民用级中只有P55/P57主板支持该CPU。除了接口外,LGA 1156 Core i7与LGA 1366 Core i7最大的不同是,前者除了集成双通道内存控制器外,还集成了PCI-E控制器;后者则只集成了内存控制器,但最大支持三通道,在内存带宽上更有优势。此外,Core i7 870的TDP热功耗设计为95W,比Core i7 900的130W要低不少。

LGA 1366/1156/775

LGA 1366/1156/775
LGA 1366/1156/775比较

  可以看到,LGA1366接口的CPU比LGA1156、LGA775的体积大了不少,而LGA1156和LGA775的大小则是完全相同,这是由于LGA1156的Core i7精简了内存控制器,使得晶体管数量也大幅减少。

7评测产品、平台介绍及评测说明回顶部

7、评测产品、平台介绍及评测说明

Intel LGA 1366平台
CPU

Intel Core i7 920(2.66G、512KB x 2 L2 Cache、8MB L3 Cache)

主板

微星 Eclipse Plus(X58+ICH10R)

内存

博帝 DDR3-1333 2GB x 3(8-8-8-24)

硬盘

西部数据 640G 蓝盘

显卡

Radeon HD 4890(850/3900MHz)

Intel LGA 1156平台
CPU

Intel Core i5 750(2.66G、512KB x 2 L2 Cache、8MB L3 Cache)
Intel Core i7 870(2.93G、512KB x 2 L2 Cache、8MB L3 Cache)

主板

微星 P55-GD80(P55)

内存

博帝 DDR3-1333 2GB x 2(8-8-8-24)

硬盘

西部数据 640G 蓝盘

显卡

Radeon HD 4890(850/3900MHz)

Intel LGA 775平台
CPU

Intel Core 2 Quad Q9550(2.83G、6MB x 2 L2 Cache)

主板

华硕 Formular Extreme(X48+ICH9R)

内存

博帝 DDR3-1333 2GB x 2(8-8-8-24)

硬盘

西部数据 640G 蓝盘

显卡

Radeon HD 4890(850/3900MHz)

AMD AM3平台
CPU

AMD Phenom II X4 955(3.2G、512KB x 4 L2 Cache、6MB L3 Cache)

主板

微星 790FX-GD80(790FX+SB750)

内存

博帝 DDR3-1333 2GB x 2(8-8-8-24)

硬盘

西部数据 640G 蓝盘

显卡

Radeon HD 4890(850/3900MHz)

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

Windows 7 Ultimate X64

驱动程序

显卡:
ATI Catalyst 9.9 For Win7

评测软件

常规软件:
Super PI 1.4
WinRAR 3.90 64Bit
Fritz Chess Benchmark
Everest Ultimate 5.02
CineBench R10 64Bit
TMPGenc 4.7.1
3DMark Vantage Ver:101 (DirectX 10)
游戏(DirectX 10):
Biohazard 5 
FarCry 2
游戏(DirectX 9):
Call Of Duty:World At War
Grand Theif Auto 4

  本次评测的对象是LGA 1156平台的Core i7 870与Core i5 750,两款CPU的定位分别是LGA 1156平台的旗舰和主流级产品,因此我们加入了当前高端的Core i7 920、Core 2 Quad Q9550和AMD的Phenom II X4 955,并采用即将发布的Windows 7操作系统,以考察Core i7 870与Core i5 750在新系统下的性能表现。

  评测项目包括科学运算测试、内存性能测试、视频转换与3D渲染测试、DX9游戏与DX10游戏测试,游戏的测试采用1680x1050分辨率,以更好反映CPU在游戏中的性能差距。

Core i7/i5
本期评测产品:全新的Core i7 870和Core i5 750

  注意:测试过程打开各CPU的节能技术,Core i7/i5开启自带的超线程技术(Core i5不支持)与睿频加速技术。有关这两项技术,可参考上一节的介绍。评测图表列出的频率为官方标称的频率,睿频加速技术会使Core i7/i5在评测过程自动超频。

8CPU科学运算性能评测回顶部

6、CPU的科学运算性能评测

  这部分的测试内容包括科学运算测试软件Super PI和Fritz Chess,测试结果能较好反应CPU在科学运算、AI(人工智能)运算等领域的处理能力。

SUPER PI MOD 1.4性能测试:

Super PI
SUPER PI

  SuperPI是由东京大学Kanada Lab.所制作的一款通过计算圆周率的来检测处理器性能的工具,在测试里面可以有效的反映CPU的单线程科学运算性能。在玩家群中,Super PI也是一个衡量CPU性能的标尺之一。

Super PI测试成绩
Super PI测试成绩(数值越小越好)

Fritz Chess性能测试:

Fritz Chess Benchmark
Fritz Chess Benchmark

  Fritz Chess Benchmark主要用于测试处理器的AI运算性能、多线程处理能力。

国际象棋性能测试成绩
国际象棋性能测试成绩

  测试小结:基在于先进的Nehalem架构的Core i7/i5,在科学运算、人工智能运算中完全超越了上代的Core 2 Q9550和AMD的Phenom II X4 955。从Super PI的单线程运算上,i7/i5的睿频加速技术表现出其优势;而支持多线程的国际象棋,i7的超线程技术使其性能提升20%以上。

9老i7更强,CPU内存性能评测回顶部

7、老i7更强!CPU内存性能评测

  这部分的测试内容包括内存性能测试软件WinRAR和Everest内存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能反映出CPU的压缩性能与内存性能。

WinRAR 3.90性能测试:

WinRAR
WinRAR

  WinRAR作为一款目前非常流行的压缩软件,我们使用了它内置的性能测试功能,支持多线程,测试结果能有效反映CPU的多线程性能与内存性能。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就是压缩RAR文件的速度。 

WinRAR 3.90测试成绩
WinRAR 3.90测试成绩

Everest内存性能测试:

Everest Memory Benchmark
Everest Memory Benchmark

  Everest作为一个系统检测软件,它可以详细的显示出PC每一个方面的信息。软件自带的Memory Latency评测,可以通过对内存延时的评测,直观显示出内存子系统的效能。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内存系统的快慢可以简单理解成双击文件夹的响应速度。

Everest内存性能测试成绩
Everest内存性能测试成绩

  测试小结:在WinRAR和Everest的测试中,Core i7 870/920和Core i5表现出其强大的性能,Nehalem微架构的优势尽显,大幅领先自家上代的Core 2 Q9550和AMD的Phenom II X4 955。在WinRAR测试中,i7 920拥有三通道内存和超频线技术的优势,获得最好的表现;i7 870只有双通道,但拥有更高的频率,因此成绩与i7 920较为接近;i5 750则排第三。

  在Everest内存性能测试中,集成内存控制器、架构先进的i7 870/920和i5 750领先。虽然AMD Phenom II  X4 955同样有内存控制器,但性能要落后不少,说明Nehalem的内存控制器更为优秀。没集成内存控制器的Intel Core 2 Q9550只能垫底。

  值得一提的是,Core i7在WinRAR 64位版的成绩比32位的差不少,笔者估计是64位版本还没很好支持超线程技术所致,相信今后推出的新版WinRAR会解决此问题。32位的成绩可以参考《再现旗舰产品魅力!Core i7 870全国首测》一文。

1064位的优势!3D渲染、视频压缩评测回顶部

8、64位的优势!3D渲染、视频压缩评测

  这部分的测试内容包括Cinebench R10 3D渲染测试和TMPGEnc视频压缩测试,对于常进行3D图形渲染或视频转换的用户说来,很有指导意义。

Cinebench R10 3D渲染性能测试: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0 64Bit

  CineBench R10为目前最新版的Cinebench系列测试软件,它采用了3D设计软件CINEMA 4D的3D引擎,支持多线程同时运算,可以用来评测多核处理器的效能。我们采用的是64位的版本。

CineBench R10 3D渲染测试
CineBench R10 3D渲染测试

TMPGEnc视频转换测试:

TMPGEnc
TMPGEnc视频软件

  TMPGEnc是日本人堀浩行开发的著名MPEG编码/解码工具软件,支持VCD、SVCD、DVD等各种格式。TMPGEnc对多核心处理器进行优化,尤其是其加入了SSE3、SSE4等指令集的支持,能使拥有该指令集的CPU发挥出更好的性能,减少大量的编码时间。我们采用的视频文件是1:55秒的1080P。

TMPGEnc视频压缩测试成绩
TMPGEnc视频压缩测试成绩(越小越好)

  测试小结:面向专业人士的3D渲染和视频压缩部分,对CPU的性能有很高要求,测试的这几款CPU均是适合这样的应用。首先分析一下3D渲染部分,对于之前的评测,可以看到采用64位的Win7系统和64位的渲染模式后,性能大幅度提升,其中AMD的Phenom II X4 955已反超Intel上代的Core 2 Q9550,但新一代的Core i7/i5仍是保持领先。可以看到超线程技术发挥了很大作用,使i7大幅领先i5。

  视频压缩的测试结果与3D渲染的类似,Core i7稳拿第一,而通过两款新旧i7的比较,也说明高频的i7 870比拥有三通道的i7 920更有优势。而这两项专业应用的测试表明,Core i7无论3D渲染时间或视频压缩时间都会比Core i5短不少,更好地满足专业人士的需求。

11i5不比i7逊色,热门DX9游戏评测回顶部

11、i5不比i7逊色,热门DX9游戏评测

  我们选取了两款主流的DX9游戏进行测试,分别是使命召唤5和侠盗车手4,对CPU性能有较高要求。

《使命召唤5》测试:

使命召唤5测试场景
测试场景

  游戏所有特效开至游戏能够支持的最高级别,同时关闭垂直同步,分辨率为1680x1050。我们选择了第二关开头为测试场景,从开始直到运兵船靠岸结束,用Fraps记下平均帧数。

使命召唤5测试成绩
使命召唤5测试成绩

《侠盗车手4》测试:

Grand Theif Auto 4
侠盗车手4,采用自带Benchmark测试

  《侠盗车手4》是次世代游戏机上的大作,该游戏对CPU和显存有很高要求。游戏特效开启如图所示,分辨率设置为1680x1050 0AA。我们采用自带的Benchmark进行测试。

侠盗车手4测试成绩
侠盗车手4测试成绩

  测试小结:在这两款主流DX9游戏的测试中,Core i7/i5的游戏性能表现出色,取得了前三甲的位置。说明在新游戏中,基于Nehalem架构的i7/i5游戏性能相比以往产品有进一步提升。规格相近的Core i7/i5相比,性能非常接近,原因是这两款游戏对超线程技术没有充分优化,性能差距主要体现在主频差距上,同频i5 750与i7 920性能基本一致,而频率最高的i7 870稍领先于前两者。

123DMark Vantage与DX10游戏评测回顶部

12、3DMark Vantage与DX10游戏评测

  在DX10软件/游戏评测部分,我们选取了权威的测试软件3DMark Vantage和两款热门的DX10游戏生化危机5、孤岛惊魂2。

3DMark Vantage测试:

3DMark Vantage
3DMark Vantage

  3DMark Vantage主要包括了Graphics Test和CPU Test两个测试部分,它们各自带有两个测试场景,其中Graphic Test包括Jane Nash、New Calico,主要针对显卡的3D图形渲染性能。而CPU Test就包括AI和Physics两个部分,分别测试处理器的AI运算和物理加速性能,在现在的游戏发展中,除了图形3D性能以外AI和物理运算都是游戏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在新的3DMark中对这四项目都进行了测试,无疑更能反映整个平台的游戏性能。 

3DMark Vantage测试成绩
3DMark Vantage测试成绩

《生化危机5》测试:

生化危机5
生化危机5,采用自带Benchmark测试

  《生化危机》系列是家用游戏机上百万销量大作,最新作《生化危机5》推出了PC版,并支持DX10技术,使其画质再度提升。我们采用游戏自带的Fixed Benchmark进行测试,将分辨率锁定在1680x1050 0AA,画面设置调为HIGH。

生化危机5测试成绩
生化危机5测试成绩

《孤岛惊魂2》测试:

FarCry 2
孤岛惊魂2,采用自带Benchmark测试

  FarCry2是一款DX10游戏,我们采用自带BenchMark中的第一个场景进行测试,模式为DirectX 10,品质为High,分辨率设定为1680x1050 0AA,这样的测试结果能较好反映出整个平台的性能。

孤岛惊魂2测试成绩
孤岛惊魂2测试成绩

  测试小结:3DMark Vantage的CPU测试对CPU的多线程运算做了大量的优化,支持超线程技术、拥有四核心八线程的Core i7 920与Core i7 870把其他CPU远抛在后面,其中i7 870再次显示出高频优势,领先于i7 920不少。当然,但实际游戏对多线程/多核CPU的优化还没达到3DMark的程度,但两款新DX10游戏中,i7/i5还是表现出Nehalem架构的优势,以一定幅度领先Core 2 Q9550和AMD的X4 955。

  通过游戏部分的测试,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游戏对Core i7/i5支持更好,使它们的性能优势明显,其中同频、同架构的Core i5 750和Core i7 920,性能差距不明显,表明当前游戏仍未对超线程技术优化。

13能耗比远超老i7!功耗对比评测回顶部

13、能耗比远超老i7!功耗对比评测

  由于CPU的单独功耗在一般环境下无法准确测出,因此功耗测试部分我们进行的是整个平台的功耗测试,通过考察各平台的功耗差距,间接反映出各款CPU的功耗差距。我们选取了著名的烤机软件Orthos,采用Large模式,使CPU和内存等满载工作,而此时显卡不满载,然后记录功耗计上的读数。(空载测试开启Intel的节能技术)

采用Orthos使CPU、内存等满载工作
采用Orthos使CPU、内存等满载工作

平台功耗对比测试
平台功耗对比测试(显卡为空载状态)

  全新的Core i7/i5,以更出色的能耗比著称,从评测结果显示,确实是名不虚传。其中定位主流型的Core i5 750平台,满载功耗比上代Core 2 Q9550平台和AMD的Phenom II X4 955要低不少,而性能上也是Core i5 750更强,其能耗比之高也不言而喻。新旧i7相比也同同样情况,i7 870功耗远低于i7 920,但性能却更强

  新i7/i5有如此出色的能耗比,最主要原因是LGA 1156平台没有了传统的主板北桥芯片,CPU内存控制器也做了精简,因此相比i7 920平台,新i7/i5平台功耗自然大幅度降低。

14PConline评测室总结回顶部

15、PConline评测室总结

CPU性能排行榜
 CPU性能排行榜,基于3DMark Vantage的CPU得分
(仅供参考,不代表CPU的综合性能)

性能评测总结:

  Intel全新LGA 1156接口的Core i7 870和Core i5 750,在64位的Windows 7下同样表现出强大的性能。凭借着先进的Nehalem微架构及睿频加速等技术,主流型的Core i5 750性能已完全超越频率更高的Core 2 Q9550和AMD Phenom II X4 955。与Core i7 870/920相比,i5 750与也毫不逊色,在对多线程优化不足的软件中,两者几乎没性能差异,实际游戏表现是典型的例子。当然,在一些专业应用,如视频压缩和3D渲染,支持超线程技术的i7 870/920相比i5 750拥有20%以上的性能优势,能大幅减少等待时间。

  LGA 1366的i7 920与LGA 1156的i7 870相比,前者拥有内存三通道优势,后者则拥有高频优势,可看到测试结果是i7 870除内存性能测试外,其他项目则是全面领先,表明高频优势更明显。从测试数据可以分析出,假设新旧i7的频率相同,在实际应用中性能表现也几乎相同。

  出色的耗能比可以说是新i7/i5的一大优势,无论是Core i5 750还是Core i7 870,其平台的功耗均低于AMD的X4 955平台和自家LGA 1366的i7 920平台,却提供比X4 955更强、与i7 920相近的性能,能耗比之高不言而喻。

Core i7/i5
高端用户的新选择:Core i7/i5和P55主板

市场定位分析:

  Intel全新的Core i7/i5已经上市,将逐渐取代Core 2 Q9000系列成为高端市场的主力。目前Core i5 750售价为1599元,比自家的Core 2 Q9550便宜、比AMD的Phenom II X4 955贵200元,而i5 750却拥有更强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对高端用户来说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而新i7 860/870的售价则与旧i7 920/950持平,至于新旧Core i7的选择,LGA 1156新i7平台的优点是更低功耗及更低的成本,LGA 1366旧i7平台的优点是可升级为最强CPU。

  全新Core i7/i5拥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低的功耗,也预示着未来CPU的发展方向,到2010年初,Intel还会推出采用Clarkdale核心的Core i5、Core i3和Pentium,集成GPU显示核心,使集成度更高。目前Core i5 750的价格仍是偏高,当其价格回落到合理水平后,搭配P55主板,将成为同级产品中性价比最高的平台,面对Intel这样强大的攻势,AMD将会如何应对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热门排行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