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齐来探讨硬盘中的乾坤-剖开硬盘识组件

2005-04-28 10:41  出处:  作者:Tarzan  责任编辑:wangwentao 

PCB电路底板

  在硬盘的反面,是一块PCB电路板(图8),上面有很多的芯片和分立元件,通过这些元器件,我们才能控制盘片转动、控制磁头读写我们需要的数据并通过接口传递出去。在硬盘的底板上,我们需要注意其中三个比较重要的芯片,它们分别是:

图8

   硬盘的主控制芯片。这个芯片在整个底板上块头最大,正方形身材,主要负责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

  缓存芯片。在主控制芯片附近,会有一个长方形的芯片,这种芯片和内存使用的芯片差不多,在这里主要负责的是给数据提供暂存空间,提高硬盘的读写效率。目前主流硬盘的缓存芯片容量有2MB和8MB,最大的达到16MB,缓存容量越大,硬盘性能越好。

  硬盘驱动芯片。这个芯片也是正方形模样,比主控芯片要小很多,主要负责硬盘的马达以及主轴马达的转动。

硬盘接口

  硬盘的接口是指硬盘和外界的联系方式,这里包括电源接口和数据传输接口。硬盘的工作需要外接电源,IDE硬盘普遍采用的是4Pin的电源接口,接口截面类梯形,有效地防止了接口的反插(图9)。另外一种是SATA电源接口,这种接口使用在SATA硬盘上(图10)。

图9

图10

  目前最常见的数据传输接口有PATA(IDE)、SATA、SCSI三种,前两种接口方式主要应用在个人PC上,而SCSI接口则主要使用在服务器领域。

  PATA(Parallel ATA)接口采用的是并行传输模式,该标准由Intel和Quantum(昆腾)公司提出,利用40Pin 80芯的排线连接主板和硬盘,速率从最早的DMA33,DMA66到目前的DMA100、DMA133,并口的速率基本上走到了极限。

  SATA(Serial ATA)接口采用的是串行传输模式,Intel放弃了对DMA133的支持,而提出了SATA接口标准,这种模式能够在较少的位宽下获得高带宽,因为带宽=位宽×频率,所以SATA在频率上下功夫,照样能够获得较高的带宽。目前SATA1.0已经达到了150MB/s的速率,今后还有300MB/s的速率出现。由于SATA信号线少,之间的干扰少,所以硬盘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率也会较少,提高了硬盘的工作效率。

  SCSI接口的硬盘价格较高,主要使用在服务器和工作站中,部分高端主板也集成了SCSI控制器,目前主流的主板要支持SCSI设备必须购买SCSI卡才行,所以其使用的范围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IT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