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它曾经要改变世界! 哪些硬件技术走到末路?它曾经要改变世界! 哪些硬件技术走到末路?

2015-05-29 00:15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Fison、James 责任编辑:chenzhangwu
1低端显卡:叱诧风云不复返回顶部

  【PConline 杂谈】在这个瞬息万变的IT世界,也许昨天的主流在今天就会成为古董。你的产品或者技术不适应这个“物竞天择”的生存现状,必定遭到淘汰的命运。一路走来,在不同时期里DIY硬件从不缺乏令人惊叹的产品与技术,然而命运多舛,多数末能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中。今天,我们用前瞻性的视角,看看有哪些DIY硬件产品或者技术将成为历史的古董?

哪些DIY硬件技术走到末路
生存还是毁灭?哪些DIY硬件技术走到末路

 

低端显卡:叱诧风云不复返

  曾经,Geforce MX440、Radeon 9550低端主流显卡叱诧风云。如今,低端显卡的日子相当不好过……

(1)APU的革命

 统一寻址

  首先,CPU把低端显卡的活都干了。从APU横空出世开始,低端显卡就走向灭亡的道路。AMD为了开辟新战场,直接把自家AMD Radeon GPU内置在封装中,并且价格比起同档次CPU+GPU更加便宜,3D性能却直接兑掉同时代低端独显,化繁为简,省心省力,成了家庭、学生电脑的主要选择之一。

(2)Intel 推波助澜

iris
然后Intel的核芯显卡的发力

N3d
入门独显早已被融合平台秒了

  眼看AMD逐渐把整合市场的份额抢了,CPU老大Intel当然坐视不理,在这几年重点研发Graphics核芯显卡。买CPU送GPU成为了Intel平台用户的固定思维。除了面向主流的HD Graphics核芯显卡,Iris Graphics以及Iris Pro Graphics的性能已经与APU平起平坐。性能与整合,让低端独显十分难过。最近传出下一代Intel核显的性能在现在基础上大跃进,将来的低端独显真的九死一生来形容了。

(3)NV与AMD乐见低端卡沉沦

低端显卡
马甲满天下、性能低有差,低端独显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更可悲的是,两大GPU厂商(NV与AMD)对低端独显并没有进行任何的自救措施,而是继续用马甲策略来敷衍了事,如现在的7系入门Geforce显卡竟然还用Fermi的马甲,真的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估计两大厂商都知道,面对买一送一的CPU,看着白送的核显GPU,再多的抵抗已经毫无意义,不如将精力放到利润更高的主流以上级别的显卡市场。

  编辑点评:与挤牙膏一般的CPU性能进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核芯显卡的进步可以用如箭脱弦来形容。整合平台的均衡化趋势,注定了入门级独显被淘汰的命运。即使AMD与NVIDIA有能力把入门GPU的性能水平线提升到高于核显的能力,但低利润、低回报、打乱产品线的风险让低端显卡的存在已经毫无意义。所以,假如你是一个精打细算的家庭办公用户,低端显卡只会成为累赘。

2低端显卡:叱诧风云不复返回顶部

光驱:如今无人问津

(1)一代人的记忆--光驱

  曾经的装机时必被点名的配件,如今却无人问津,这就是光驱的命运……

11
一代人的记忆——康宝光驱

  老一辈的电脑用户,永远不会忘记因为自家光驱经过长年累月的折磨而无法读碟,导致光盘游戏无法运行的郁闷。这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是体验不到的。那个时代的玩家,或多或少地从杂志、报纸从汲取知识,自己动手DIY,清洗光驱光头,从而光驱获得重生的自豪感。也忘记不了源兴、建兴、康宝、刻录等特定时代的名词……

asus
接触它的时间已经很少了

  然而,现在如果你在电脑城、在快递小哥面前,拆开一个光驱的包装,别人都会给你一种迥异的眼光。这年头,谁还用光驱?当然有,比如看蓝光大片、阅览图书附带光盘、正版游戏安装等等,只是使用比例,已经很小很小。

(2)光驱死亡是时代所迫

机械硬盘
网络把光驱很多功能都替代了

  造成光驱突然死亡的,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互联网。在那个上网靠拨号的年代,光驱成为主机之间数据传输的唯一渠道。但现在动辄10M以上的光纤宽带,下一个视频、拉一个游戏只需蹲一次坑的时间就搞掂。同时,智能手机的发达,WiFi密码的问候语,让人们的数据交互无障碍。光驱,成为了时代的淘汰品。

  编辑点评:回想起曾经辉煌的DIY栏目的光驱频道,看看今天万年不更新的页面。光驱的命运,从没了它不能活到可有可无的变化,命运就是这么的悲催。

33D显示器:如昙花一现回顶部

3D显示器:如昙花一现

  当人的需求满足了,更深一层的需求应运而生。这点在视觉体验上更为明显,习惯了2D显示体验的我们,大多都有一种体验真正身临其境的3D世界需求。

生存还是毁灭?
《阿凡达》引领了一阵3D风潮

  2009年以阿凡达为首火爆异常的3D电影让显示器厂商看到复兴的希望,3D带来的全新视觉体验给沉闷的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众多厂商一涌而上,各自推出了许多3D显示器。配合推动这些显示器的发布,各大媒体也进行了各种推广活动,进一步造就了3D显示器的火爆。但到最后,真正坚持推广3D显示器的厂商并不多。

生存还是毁灭?

  可是,推广3D显示器的厂商已经所剩无几,为什么?

3D显示器

3D显示器
3D显示技术不成熟

  3D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想必是罪魁祸首。便宜的红蓝技术因对眼睛有害而被淘汰;主动快门技术对显示器要求太高,至少需要120Hz的刷新频率;光学偏振3D显示对录入、解析及输出环境都有严格的要求,对影片等摄录环境以及游戏所需要的兼容性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民用桌面显示领域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推广。

3D显示器
3D眼镜技术依然不成熟

  3D显示器的体验更需要3D眼镜的配合,但3D眼镜在画面体验、耗电量高等技术难题依然无法解决,而裸眼3D技术在之前因3DS等尚未成熟而失败。在各方面的制约下,3D显示器的路很不好走。

  人的眼球早已对2D画面的显示早已有一种思维定式,尤其在PC平台的显示器上。增加3D的体验,各种技术限制,反而让你的眼球受罪,所以人们觉得,3D画面,2D显示一直以来是最舒服的人机交互方式。

 生存还是毁灭?
除了不成熟的技术,价格是最大障碍

  编辑点评:3D显示器虽然是新新事物,但却一直违背了用户体验的基础要求。目前的成品基本上是体验差评的等级,所以冷清的结果不足为奇。要想体验3D显示,只能去那种高大上的IMAX电影院才能满足了,小小的3D显示器,满足不了我们。

4混合硬盘: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回顶部

混合硬盘: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混合硬盘

  随着SSD的强势来袭,传统的机械硬盘阵营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SSD的价格、容量又成为现阶段制约其发展的鸿沟。以西数、希捷为代表的传统机械硬盘厂商唯有不断地与时俱进,技术革新,推出革命性的产品才能突出重围,而混合硬盘将成为它们赢得现阶段市场与用户的筹码。

  前几年,混合硬盘是一个很热门的新概念,希捷、西数等厂商不断推广。但到了今年,混合硬盘突然偃旗息鼓,甚至希捷自己也“叛变”做SSD了。原本的混合硬盘阵营已经显得支离破碎,那么是什么导致混合硬盘不成气候呢?


混合硬盘里带了一个SSD模块,但容量很小

  首先是混合硬盘自身问题。虽然混合硬盘增加了一个SSD模块,但实际上对性能的提升十分有限。在用户体验最深的传输性能上,混合硬盘和普通机械硬盘根本没有明显差别,而混合硬盘在多次启动时候才能体现SSD模块的优势,但谁又会无聊到多次启动系统、应用程序。而混合硬盘唯一一个亮点,就是大幅度缩减寻道时间,但实际对用户体验的差别有多大?谁也答不出有什么区别。


SSHD与HDD性能却相差无几

  其次,SSD的价格越来越便宜,128GB级别的SSD普遍只需300多就能买到,而主流256GB级别的仅需600左右。性能的优势不用多提,而容量的瓶颈逐渐降低,价格越来越便宜,让用户倾向选择SSD作为唯一硬盘或者用SSD作为系统盘(还包括笔记本msata固态硬盘),同时选择普通硬盘作为数据盘。此时的系统体验,比单一的混合硬盘好不知道多少倍了。

choice
现在的消费者早已接受了SSD了

  混合硬盘,就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没有SSD的性能却因为低容量的SSD成为了高价的理由。此时,人们早已选择SSD或者带SSD的硬盘组合了。

  编辑点评:尴尬的定位,让混合硬盘成了时代的悲剧。犹如灰姑娘的故事,混合硬盘只在那特定的时间,辉煌了一阵子,最后还是被追求性能的SSD大军以及追求性价比与容量的HDD大军中湮没。

5双核CPU:原来只是忽悠人的回顶部

双核CPU:原来只是忽悠人的

  网友看到这一标题,相信都想说小编脑子是不是进水了。但是冒着被灌水的风险,小编还是要说,双核CPU迟早都会被淘汰。

回顾
双核CPU将会被淘汰?

  网友的反驳很简单,那就是i3默秒全的梗。风生水起的Core i3 处理器不就是双核吗?占据主流地位的它,流畅PC体验无法里,竟然将会被淘汰?

  是的,将来的趋势,就是四核的天下。首先,从整个趋势上看,双核的命运就和当年双核元年的时代一样,成为落后的象征。虽然目前性能的提升是挤牙膏的,但是性能的提升总会到一个瓶颈,当基础体验的瓶颈达到核心数的话,那么核心数的进化是必然的,就和当年双核代替单核一样。

配置要求
育碧给出的《孤岛惊魂4》配置要求

使命召唤11
双核CPU,连开游戏的权利都没有

  其次,越来越多的程序、游戏对多线程的支持成为了主流。尤其是游戏,越来越多的大型游戏,在运行时候双核CPU成为了瓶颈,拉低了整个平台的“智商”。为了刺激玩家升级以获得更好游戏体验,部分次世代3D游戏如《孤岛惊魂4》直截了当地要求你的平台是四核CPU,双核的全都说再见。不是游戏开发者鄙视i3,而是i3真的影响你的游戏体验了。

DX12
DX12加强了CPU的效能,尤其是多核心

  再次,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10带来了最新的DirectX 12 API,虽然没有画质上的变革,但是带来了效能的革命。尤其在多核心任务分配上,不再头重脚轻,均衡的任务分配让多核心的利用更加合理,从而提升了整个平台的效能。随着DX12的流行,四核与双核的差距会变得显而易见。我们有理由相信,到那个时代,你就有动力去升级四核CPU了。

2

  编辑点评:当然,现在双核CPU还是占据部分主流的,这不能否认。但是,将来就扑朔迷离了。这就要看软件与游戏开发者的见解,倘若有一天双核不能再支撑流畅这两个字,那么四核的时代就完全到来了。

6大核心:证明粗犷式GPU发展时代行不通回顶部

大核心:证明粗犷式GPU发展时代行不通

  在那个粗犷式的GPU发展时代,大核心代表了高技术、高集成、高性能。NVIDIAAMD-ATI,都经历过大核心的GPU时代。G80、R600等,都是大核心的典范。

DirectX
大核心GPU的成果,G80

  不过大核心的战略都被证明了是失败,从NVIDIA的Kepler架构以及AMD的RV670架构开始,小核心时代开启。那么,是什么导致大核心失败呢?

 生存还是毁灭?
煎鸡蛋已经成为了一则笑话

  首先就是大核心架构不仅仅代表旗舰级别的性能,更代表了“堆料”的高发热高功耗的代价。被GTX480煎鸡蛋所支配的恐惧我们还记忆犹新,Radeon HD2900XTX那胎死腹中的创纪录散热器依然是一个谜。这些大核心显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散热与功耗相当不友好。性能高又如何?一样得到嗤之以鼻的下场。

GM104
现在厂商对于新旗舰产品的宣传,更加侧重于效能

  人们的环保意识早已成为了脱口而出的思维,性能功耗比成为了GPU发展的先决条件。现在无论是AMD还是NVIDIA,都已性能功耗比、效能、功耗温度作为宣传的重点,而不是单一的性能。都吃过大核心苦果的AMD与NVIDIA,已经战略转移到高性能低能耗的架构研发中去。Maxwell为何一出就获得一致好评?无非就是那无敌一般的性能功耗比。

Maxwell

  编辑点评:大核心GPU,将来不会再有了。它只是一个特定环境特定意识下的竞争产物。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体验超越了性能一项,注定大核心只会成为DIY发展的过客。

7摄像头:当年好怀念!回顶部

摄像头:当年好怀念!

  曾经,没有网吧不在一排排显示器的上方刮着一只只“大眼睛”,那就是摄像头。没有摄像头,没有人知道显示器面前的你,是男、是女、还是狗?

 生存还是毁灭?
这年头,谁还关注独立摄像头?

  毫无疑问,摄像头曾经是网络社交的一个重要配件,但是到今天,它已经成为了淘汰物。同样地,摄像头,就是一种时代的牺牲品。

 生存还是毁灭?
微信、QQ视频移动视频聊天取代了传统摄像头视频聊天

  手机与网络,就是将摄像头置于死地的罪魁祸首。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无论从画质、像素、可玩性上,早已秒了摄像头一条街,加上与智能手机的互动聊天社交功能无缝结合,让你在3G网络、WiFi网络下用可视电话、微信QQ视频聊天,比起呆在电脑前忍受那摄像头万年不变的30万像素更加方便、清晰、享受。就从这一点,摄像头无论怎么改进,也赶不上现在这个移动数码的风潮。

苹果iPhone6-Plus评测
手机摄像头把摄像头的活都包了

  编辑点评:摄像头和光驱一样,是被智能设备时代与高速网络时代淘汰的牺牲品。相信没有人在购买数码产品的时候会想到摄像头这配件了,甚至看看你家笔记本屏幕上面的那个小圆孔,估计你从买回来到嫌弃它的时间里,你根本就不会用到它——那个可怜的摄像头。

8雷电接口:太超前被淘汰?回顶部

雷电接口:太超前被淘汰?

  Intel大力宣传、信仰之首苹果MBA的加持、10Gb/s的傲视一切的速率……什么?业余的小编,你竟然说雷电接口即将走向末路?

 生存还是毁灭?
雷电接口

  毫无疑问,雷电接口代表的是未来。但致命的是,这个未来实在过于超前,导致它有很高几率无法成为主流,从而走向末路。

MBA
曾经苹果是雷电接口的粉丝

  首先我们分析它内在原因,首先是所谓的速度,虽然是傲视一切的高速,但现在的设备尤其是SSD、HDD根本跟不上雷电的速度,所以与其他主流接口如SATA、SATA-EXPRESS等接口的差距并不像神话一般。这点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价格,雷电接口拥有如此高的带宽,需要编码芯片的加持以及串联设备的互通,可以想象,成本有多大,同时带来了不能热拔插的麻烦。

 

MBA
苹果在最新一代MBA也放弃了雷电拥抱USB 3.1

  虽然苹果曾经大力推广雷电接口,但是消费者根本不买账,因为苹果的配件大家都懂的,就是太贵了。本来雷电接口在现在还是很冷门,加上转接配件的价格阻碍,所以根本没有市场。这让苹果自己都惊呆了,于是在新一代的12寸MBA用回了亲和力更强,与雷电接口速度差距更小的USB 3.1。

type-c

type-c
USB 3.1更让人期待

  雷电接口的未来扑朔迷离,原因就是受到了USB 3.1的压力。正反都能插,更加易用。功率更加高,适合苹果这类简约派以及超极本。性能提速明显,价格却一直那么亲和,刚好卡住了雷电接口的命门。这也难怪,Intel对于雷电接口的宣传,变得越来越低调了。因为更有话事权的主板厂商,本身大多也放弃了这个前途不太光明的雷电接口。

  编辑点评:雷电接口本身就是脱离市场的产物,相反地,更具亲和力的USB接口经过自身调整,竞争力、兼容性、拓展度更上一层楼。所以,整个世界的接口进化,都被USB 3.1占据头条了。

 

结语:

最后变成电子垃圾?

  虽然我们不断说这些走向末路的产品或者技术的不好,但心里还是有一些惋惜的。毕竟,在将来,我们将再也看不到它们的身影了。但是,IT世界就是这么的残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热门排行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