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评测】自从“Tick-Tock”路线确定下来之后,Intel处理器一直保持着一年一升级的节奏。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快,一年一升级的节奏在2014年的五代酷睿被打破!无奈之下,Haswell-Refresh前来救场,五代和六代被迫(命运?)安排到2015年里一同发出,同时14nm的酷睿却有有着两种不同的命运!?五代不是亲儿,六代才是? 作为2015年的重磅产品,第六代 Core i,代号:Skylake计划在8月5日正式发布,而PConline评测室通过特殊渠道拿到一颗Core i7-6700K,抢先为各位网友带来详细评测。 ●一个针脚的差异?六代Core i长什么样子? 外观上,六代(代号:Skylake)对比五代(Broadwell)和四代(Haswell),正面区别不太大,背部的电子元件增加了不少。还是那句,内行人可看出区别,外行人分不清2、3、4、5、6代。六代是“Tock”年产品,微架构上重大革新(这也难怪六代被誉为正统)。 针对网友提出的疑问,我们将在这里集中解答: 1、针对14楼sn40953146网友所提出的问题:小编犯专业上的错误,居然说6700k和5820k的区别只在于核心数量、频率和核显,而和4790k却是架构的区别。其实5820k虽然支持ddr4,却仍然是Haswell,和4790k是同一架构。还有,文中多次出现"五代"字眼,5775c却没有出现,难道小编把5820k当成五代了?2011平台乱入本就不合适 PConline编辑回复:首先小编虽然加班加点到深夜,神志还是保持清醒的!你说6700k和5820k的区别只在于核心数量、频率和核显,但请看清楚表格上的参数!没错,5820k支持ddr4,但属于Haswell-E和4790k是同一架构。另外文中多次出现"五代"字眼,5775c却没有出现!?我给你一个解释:小编有五代 5775C,不幸的是ES版本存在BUG,不能完成正常的测试,所以暂时不参与本次评测,后续会补上!至于你说5820K不适合出现?i7-5820K和普通的i7(4790K、6700K)价格非常接近,而6核12线程对于其他领域的专业应用有较大的帮助,面对亲民价格的旗舰i7很容易让人选择艰难症发作!所以小编认为是非常有必要加入到评测当中! ●第六代Core i7-6700K凭什么成为“宠儿”? 1、14nm工艺新架构(Skylake),四核心八线程,频率达到4.0-4.2GHz,不满足的可以继续调解倍频往上拉,风冷下超频至5.2GHz不是梦;另外处理器内部不再集成电压调节器,重新回归到主板上,因此下一代(100系)主板注定是堆料。 2、核芯显卡增强,升级为第九代核显,目前核显型号确认为:Iris 530是属于GT2级别(24个执行单元),和之前爆料的有所不同的是,没有像五代Broadwell集成有128MB eDRAM缓存(遗憾)。此外大家需要注意了,从这一代开始,Intel的新核显的命名方式发生改变,后缀型号数不再是由四位数组成,而是缩减为三位数。
3、接口改变,使用LGA1151接口,不兼容旧平台。换主板吧,100系列等着大家,哈。
4、作为DDR3和DDR4交接的一代,Skylake能够同时支持DDR4和DDR3L(低电压)的双通道内存,使用不同内存对CPU性能会产生怎么样的差别?PConline评测室后续会为大家探究! ●定位:六代Core i取代四代,与五代并存 根据Intel的路线计划,六代Skylake将在2015年Q3上市,而在它之前的五代就在2015年Q2低调上市,而四代Haswell没有因为五代的上市而被取代,而是继续坚持多一个季度,等六代来了才正式结束使命。往后局面就是五/六代双雄的局面,当然六代才是市场的主角。 所以说Skylake取代的是四代而并非五代,当然你也可以这样子说四代是被五代和六代共同所取代。五代(如i7 5775C)并非Intel主力,货源稀少,更多相关信息我们后续会进行单独探讨。 ●参数比较:架构+GPU+内存+接口+工艺的升级
本次评测除了有被取代Core i7-4790K之外,还有市场上火爆的“神U”E3-1231 V3和旗舰平台“凤尾”之称的Core i7-5820K。这几款都是市场上较为“接近”的CPU型号,i7-6700K和i7-5820K都属于DDR4“阵型”,主要区别在于架构、频率、核心线程数和核显上。 i7-6700K和i7-4790K则主要体现在核显性能的提高和CPU架构的改变,其余的规格上不相伯仲。 而说到比较又怎么少得了被誉为“性价比”之神的E3?没有核显的E3反而为它减轻了不少的“负担”,但对比i7-6700K在主频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E3的性能已经被定格在“3.7GHz的水平”上,i7-6700K则可以继续提升! 1、测试平台、测试方法介绍
2.1、CPU理论多线程性能 测试项目包括科学运算测试软件wPrime和AI(人工智能)运算测试软件Fritz Chess,两款软件均对多核CPU进行大量优化,对CPU性能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由于只是理论运算,我们把它们归类为CPU理论性能测试。 ●Fritz Chess国际象棋:
●wPrime 2.05质数计算:
测试小结:在Fritz Chess 和cPrime这两款测试CPU多线程性能软件中,首个项目(国际象棋)的评测中,新一代i7竟然比不上上一代,难道又要上演P4比不上P3的闹剧?这也难怪i7-6700K的,睿频本身就比上一代低了0.2GHz。wPrime中,i7-6700K终于扳回一城,领先上一代i7。 2.2、3DMark系列物理运算测试 这部分的测试主要考察CPU在游戏中的物理运算和人工智能运算能力,我们选取了权威的3D测试软件3DMark Vantage和3DMark 11,它们分别是DX10和DX11两个时代的测试软件。 ●3DMark Vantage:
●DX11测试软件3DMark 11:
测试小结:在3DMark系列测试软件中,i7-6700K的成绩只能算是中规中矩,领先上一代i7只有微小幅度,对于“凤尾”的旗舰i7都比不上。难怪Intel落得牙膏厂的“美誉”。 2.3、常用软件性能测试 文件压缩/解压缩和图片处理是普通用户的常用操作,我们选择了著名的WinRAR以及PhotoShop进行这部分的评测。 ●WinRAR文件压缩:
●PhotoShop图片处理:
测试小结:在WinRAR和PhotoShop这两款对CPU微架构、核心数、内存性能和缓存都比较敏感的常用软件中,在图像处理能力上i7-6700K展现出非常强大的能力,足足比Haswell的i7快了10s以上 。 2.4、专业软件性能测试 这部分的测试内容包括Cinebench R11.5 3D渲染测试和TMPGEnc 视频转换测试,对于常进行3D图形渲染或视频转换的专业用户说来,很有指导意义。 ● Cinebench 3D渲染:
● TMPGEnc视频转换:
测试小结:在视频转换软件和3D渲染软件测试里面,3D渲染能力与i7-4790K相当,而视频转换上则大幅度领先于i7-4790K,效率比6核12线程的5820K还要高一点点。 2.5、CPU游戏性能测试 CPU在游戏过程中主要负责物理效果演算和AI运算,与GPU的分工明显不同。简单点说,就是“场景内角色越多,CPU性能要求越高”,我们平常游戏组队进入大型副本围殴BOSS的时候出现的“卡机”现象,就是CPU性能不足的表现。 为此,我们选取了《孤岛惊魂4》、《GTA 5》、《热血无赖》、《地铁:最后的曙光》、《赛车计划》进行CPU游戏性能的测试,这些游戏对CPU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测试结果能很好地反映各CPU的游戏性能差距。 关于游戏帧数(FPS)的意义 游戏帧数是反映游戏是否流畅运行的标准,大多数情况下可这样归类,没有可玩性:帧数低于30FPS;可以 接受:帧数30-50;流畅运行:帧数50-60;完美运 行:帧数大于等于60。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帧数大于60意义不大,这时可以调 高游戏画质获得更加的视觉效果。 ■《孤岛惊魂4》 :
■《热血无赖》:
■《GTA 5》:
■《地铁:最后的曙光》:
■《赛车计划》:
测试小结:在游戏测试里,i7-6700K的表现确实让人有点小惊喜!在所有的测试游戏中均领先于睿频更高的i7-4790K,而且领先幅度最大达到30帧数!简直让人不可思议!为了避免数据出现误差,经过多次反复测试!i7-6700K的游戏表现确实如此,内存和微架构的神秘加成?很长的一段时间i7-4790K凭借它的4.0GHz高主频一直被视为游戏的高频大杀器,而现在这种说法该改一改口了。 3、平台功耗对比测试 由于常规情况下CPU的功耗无法单独测出,而且为保证平台游戏性能网吧往往会为平台配置独立显卡,因此我们的功耗测试将统一测试包含显卡的整体平台的功耗。
测试小结:当i7-6700K的TDP公布出来的时候,外界都对它有所质疑,制程设计了14nm为什么TDP反倒还会提升了?不过,从测试功耗的成绩来看,待机、满载和游戏的时候i7-6700K和i7-4790K的功耗表现基本属于同一水平。总体只有10W以内的微小差别。 4、PConline评测室总结: 六代i7-6700K评测总结: 性能上:默认频率4.0-4.2GHz,跑分性能上与i7-4790K不相伯仲,挤牙膏的节奏继续,欣慰的时,游戏性能和图形图像转码能力上有较大提升。 功耗上:终于等到了14纳米的出现了,待机、轻负载下功耗确实有所降低,但满载情况下与22nm功耗表现相当。(热设计功耗比i7-4790K还高7W) 价格上:由于Intel还没有正式发布,根据经验,价格稳定后与i7-4790K持平。 近年来Intel被冠上牙膏厂的外号,玩家对于Intel挤牙膏的行为也“深恶痛绝”,更有不少老用户表示自己的“老U”能再战N年不是梦。而这一代Skylake以i7-6700K对比上一代i7-4790K在部分的跑分软件上不及上一代,但实际应用上特别是图片处理、视频转码、游戏上都得益于微架构的提升而有不错的表现!这样的表现不知道广大的玩家是否买账?不过,想要尝鲜六代的玩家也需要额外升级内存和100系主板,这里的投入不是一笔少数目。而Skylake其他主流型号(i3以下)要等到Q4季度才有跟进,所以有打算尝鲜的新装机用户不需要急在一时,你将有充裕的时间积蓄弹药,届时DDR4内存价格更亲民。 还有六代的核显比不上五代的核显,对于整合平台来说,Skylake并不是理想的选择,所以i7-6700K的核显更加尴尬。幸好五代只有i5和i7两个型号,而且频率被“硬生生”地降了下来,不然Intel在核显的发展之路上主动地走了一次弯路。未来Intel在顶级的处理器上配备顶级的核显,还是不会呢?估计Intel连自己都很难作出抉择。 ●最后:使用DDR3和DDR4性能差距有多大?超频潜力如何?
作为DDR3和DDR4都能共存的平台,100系列主板的用户确实能够有多一种的选择。虽然未来肯定是属于DDR4的!但放眼目前DDR4比DDR3贵是不争的事实,而且(X99平台)DDR4的频率不够高没法弥补高频所带来的时序延迟,最终导致没法对DDR3(Z97平台)建立起绝对的优势;所以就目前而言,使用了频率3000以下的DDR4(X99平台)不见得比使用DDR3的内存(Z97平台)要好,最多就是频率上好看一点而已。 那么,回归到Skylake平台上出现了DDR3和DDR4共存的局面,2133的频率是否能让DDR4性能上辗压频率只有1600的DDR3呢?下一期我们将为大家带来答案! 下一期预告:GPU性能、DDR3和DDR4内存性能的比较、超频潜力等,请期待我们PConline后续的评测) |
正在阅读:6代酷睿i来了③:Intel i7-6700K首测6代酷睿i来了③:Intel i7-6700K首测
2015-07-29 00:00
出处:PConline原创
责任编辑:liangzhijie
Intel酷睿i7-6700K相关文章
- 上海 | 4.0G高频 Intel Core i7-6700K报2170元
- 导购 | 人民币贬值惹的祸:更新换代前夕CPU都涨了一把
- 导购 | 说好的降价呢?剁手节里CPU真没降多少 不过...
- 上海 | 四核八线程 Intel Core i7-6700K报2380元
浏览本产品的网友还关注:
-
Intel 奔腾G4560 ¥689
-
Intel 酷睿i5 8500 ¥1579
-
Intel 酷睿i3 8100 ¥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