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经过两个多月的漫长等待,AMD-ATI终于在nVIDIA发布GeForce 8600/8500系列新一代中端入门级系列产品后,将RV630/RV610 Radeon 2600/2400系列带到我们面前。 就在上个星期,我们PConline评测室为大家率先送来了最为详尽的零售版Radeon 2600XT GDDR4显卡评测报道,之前错过的朋友可以点击后面的文章链接回顾回顾,《恶战新游戏!HD 2600XT GDDR4首发评测》。 测试当中,我们进行了Radeon HD 2600XT以及GeForce 8600GTS和8600GT的3D效能对比,有测试的结果,大家应该能够了解到,Radeon HD 2600XT GDDR4的DirectX 9 3D效能其实介于GeForce 8600GTS和8600GT之间,至于2D视频回放方面,得益于Avivo HD技术的UVD通用视频解码引擎,无论是H.264又或是VC-1的高清晰视频,均能实现硬件级的解码能力,这是目前业界首款能同时实现上述两种高清格式硬件的视频加速技术。 当然,现实是残酷的,虽然AMD-ATI拥有更强大的2D视频回放功能,但以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用户们更为注重显卡的3D加速能力,而GeForce 8600/8500系列已经上市多时,公版频率的GeForce 8600GT现时已经杀至799元的主流中端价位,而Radeon HD 2600XT GDDR4的DirectX 9性能仅与GeForce 8600GT相约,消费者由于惯性思维,很有可能更为倾向对后者的选择。毕竟,现时大多数超频版的的准“8600GTS”零售价格均维持在1100元以内,面对这一类影子杀手的埋伏,成本不低的Radeon HD 2600XT GDDR4很难会有较大的作为。 因而,Radeon HD 2600系列倘若要想彻底摆脱,AMD-ATI急需一款3D效能不俗,价格控制在800元以下的产品以抗衡日益壮大的GeForce 8600系列。明显的,现阶段能接受该任务的产品非Radeon HD 2600Pro莫属了。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上述三款Radeon HD 2600Pro的性能对比评测,看看在主流中端领域里面,到底在HD 2600Pro和GeForce 8600GT之间,我们应该选择哪款。 二、Radeon HD 2600系列规格对比详解 Radeon HD 2600,是AMD未来主打中端消费领域,率先引入65nm GPU工艺制程的DirectX 10显卡。研发代号为RV630的Radeon HD 2600,拥有120个流处理器单元(stream processing units),核心晶体管数目高达3.9亿个,RV630核心可根据不同的定位,搭配GDDR2/GDDR3/GDDR4的显存颗粒,显存位宽为128Bit。 根据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的不同,RV630被划分为Radeon HD 2600XT和Radeon HD 2600PRO,核心频率覆盖600~800MHz,显存频率则由800~2200MHz。
三、65nm的力量!RV570、RV630、G84核心封装面积对比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图形显示核心还是处理器核心,又或是内存颗粒和液晶面板,只要涉及到晶元切割环节的制造过程,晶元的尺寸大小以及晶元的制造工艺都是生产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更先进的制造工艺,代表能在同样大小的晶元中切割出更多的晶元核心。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际的显卡拆解,为大家展示Radeon HD 2600(RV630)在工艺上的实际对比。 80nm先锋,RV570 Radeon X1950Pro核心封装面积 由于GPU/VPU的显示核心经过封装处理,虽然我们不能很精确的量度出核心的真正大小,但其中也不会相差太多,因此我们采用了,Radeon X1950Pro核心封装面积为14.31mm x 17.22mm = 246.4mm平方 精致小巧!65nm RV630 Radeon HD 2600XT核心封装面积 Radeon HD 2600XT核心封装面积为13.42 x 11.77 = 157.9mm平方 nVIDIA G84 GeForce 8600GTS核心封装面积
nVIDIA G84 GeForce 8600GTS核心封装面积为13.06mm x 13.13mm = 171.4mm平方 我们可以看到,使用了65nm工艺制程的RV630 Radeon HD 2600系列显卡在核心的封装面积上要比对手的G84少8%,仅RV570 Radeon X1950Pro的64%,核心面积得到大幅度的削减,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能更有效的降低核心的发热量和发热量。 四、首批登录PConline评测室的Radeon HD 2600PRO一览 蓝宝Radeon HD 2600PRO 蓝宝Radeon HD 2600PRO,默认的核心显存频率为800MHz/1600MHz,搭配三星高速的GDDR3 -1.2ns显存,性能方面其实与GDDR4版的2600XT相差不大。 七彩虹 镭风2600PRO-GD3 CF白金版 256M 七彩虹 镭风2600PRO-GD3 CF白金版 256M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购买地点 七彩虹 镭风2600PRO-GD3 CF白金版 256M,默认的核心显存频率为700MHz/1600MHz,直接采用HDMI + DVI + S-Video的视频输出搭配,免除转接头的烦恼。 昂达工程版HD 2600Pro神戈版 昂达HD2600pro 神戈为国内首款曝光的非公版Radeon HD 2600pro,运行频率高达800Mhz/1800Mhz,远远高出公版的600MHz,由下面的评测我们发现,该款显卡的3D性能竟直逼2600XT GDDR4公版。 五、评测平台及评测说明
为了尽量避免由CPU本身带来的瓶颈,我们采用了英特尔目前最顶级的双核心处理器——Core 2 Duo X6800。 六、核心跑800MHz的26Pro,游戏速度紧逼26XT GDDR4
数据方面可能会有些拥挤,但当我们这样一横向对比后,你就会发现只要Radeon HD 2600Pro的核心频率达至800MHz,那么那么即便它搭载的是次一级的GDDR3显存,速度方面甚至只有1600MHz,但其速度在新游戏的表现却相差不大。很明显,以目前的驱动来看,Radeon HD 2600系列核心频率的高低对3D性能的发挥更为依赖。此次两款VPU核心频率默认为800MHz的Radeon HD 2600Pro均有较佳的表现。 下面让我们再对比一下这些Radeon HD 2600Pro与公版GeForce 8600GT之间的性能高低。 七、同卖799!nVIDIA真正害怕的敌人——2600Pro超频版
我们可以看到在历代3DMark的3D游戏理论性能测试当中,总共的八个项目中,核心显存频率为800MHz/1900MHz的Radeon HD 2600Pro一共胜出了5个,尤其是在最新的3DMark 2006中,只要核心频率运行在800MHz之上的2600Pro,其成绩均保持与公版8600GT同等或略高的水平。
转至实际游戏的性能评测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在十款游戏当中,各个频率的Radeon HD 2600Pro,它们之间的性能差异其实是较为微小的,而本次参评的2600Pro当中,运行在800/1900MHz的昂达神戈版,性能方面与公版GeForce 8600GT平分秋色,在21个性能测试项目中,领先了其中的11个。 八、PConline评测室总结 首先,我们抛开2D视频回放的功能不谈,由上次的评测报告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在DirectX 9的游戏性能方面,Radeon HD 2600XT GDDR4的表现是游离于GeForce 8600GTS和8600GT之间的。 当如果考虑到显卡的售价,目前上市价格在1299元的Radeon HD 2600XT GDDR4根本无法抗衡征战多时、价格逐趋成熟的GeForce 8600GT或8600GT超频版。在6月下旬的时候,就已经有两家通路厂商率先将公版频率的GeForce 8600GT杀至799元关口。因此,AMD-ATI方面需要一款3D性能相若,但价格同样吸引的产品出现,超频版Radeon HD 2600Pro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与超频版8600GT相类似,超频版Radeon HD 2600Pro GDDR3拥有Radeon HD 2600XT GDDR4的90%~99%的游戏性能,而零售方面,256MHz的Radeon HD 2600Pro应该会在799元附近,以截击同价位的GeForce 8600GT,在性能价格都相近的情况下,Radeon HD 2600系列Avivo HD技术所具备的UVD通用视频解码功能更为俘虏消费者的欢心。 然而,Radeon HD 2600Pro除了要去抗衡对手DirectX 10主流中端充分防守外,也不得不去面对上一代DirectX 9 价格只在500元附近的GeForce 7600GS/7300GT以及Radeon X1650GT等的杀价洗礼。 后语: 其实核心为800MHz,搭配GDDR3显存的Radeon HD 2600Pro,其性能为何如此接近采用GDDR4、显存频率高达2200MHz的Radeon HD 2600XT呢?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第一,显示驱动尚待优化,以发挥高显存频率高带宽的优势,第二,GDDR4显存的效能要比同频下的GDDR3显存稍差。至于哪方面影响更为关键,请留意我们PConline评测室的后续报道。 |
正在阅读:Radeon HD 2600Pro 3D性能详细对比评测Radeon HD 2600Pro 3D性能详细对比评测
2007-07-03 09:36
出处:PConline
责任编辑:liyan
为您推荐
IT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