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 +1 (0) +1 (0) +1
收藏成功查看收藏>>

正在阅读:花钱买难受!年度十大不值得买的DIY配件花钱买难受!年度十大不值得买的DIY配件

2009-12-17 04:00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醉癫 责任编辑:chenpengjie
1十大不推荐产品之一:奔腾E2000系列回顶部

前言:

  时间来到2009年的12月中旬,很快会迎来圣诞和元旦这两个值得庆贺的节日。在过去一年里,DIY市场出现了不少新品和降价的产品,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上难免会有一些产品瞬间变成了“非主流”的产品,而这些“非主流”产品的库存往往需要奸商们的奋力“忽悠”去冲年底业绩。

十大不值得购买的产品

  商场竞争是激烈的,DIY硬件相互间的竞争也没有停息过,在残酷的竞争市场上,必然会有被淘汰的产品,但这些非主流产品依然活跃在电脑城每个角落,变成了一个有一个的陷阱。在这一年里,DIY市场出现了不少不值得购买的产品,普通用户在选购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被种类繁多的电脑硬件所迷惑,不知去向,所以会选购了一些市场非主流的产品,可谓是花钱买难受。所以笔者针对目前市场非主流产品、不值得购买的产品作出了一个汇总,务求让用户买了放心用得称心,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献上2009年度十大不值得选购的DIY配件。

不推荐产品:Intel Pentium E2000系列处理器

   Intel的Pentium E2000系列在2007年正式上市,当时E2000系列采用的是65nm设计,代表是E2140和E2180。到今年的5月,Intel上市了一款神秘的45nm处理器——Intel Pentium E2210,这款处理器是奔腾E2系列唯一一款采用45nm工艺设计的,上市之初就被人们赋予最强奔腾E2处理器、最低价的45nm处理器等美称,但上市价格高达400元,使这款处理器并没有让奔腾E2000系列处理器死灰复燃。

E2210
Intel Pentium E2210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Intel Pentium E2210采用最新的45nm工艺制造,采用Wolfdale核心架构,采用LGA775接口,主频为2.2GHz,外频为200MHz,倍频为11X,一级数据缓存为32KB,共享1MB的二级缓存,800MHz前端总线,TDP功耗值为65W,支持MMX、SSE、SSE2、SSE3、SSSE3多媒体指令集,具备EM64T 64位运算指令集、EIST节能技术。

E5300
Intel Pentium E5300/散装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Intel Pentium E5300/盒装采用45nm工艺制造,基于Wolfdale核心架构,采用LGA775接口,主频为2.6GHz,外频为200MHz,倍频为13X,一级数据缓存为32KB,共享2MB的二级缓存,800MHz前端总线,TDP热功耗设计为65W,核心电压VID为1.2V,支持MMX、SSE、SSE2、SSE3、SSSE3多媒体指令集,具备EM64T 64位运算指令集、EIST节能技术。该处理器采用R0步进,相比当前热门的M0步进E5200,除了主频提高到2.6GHz外,还加入了新指令(XSAVE/SRSTOR)和PSI(Power State Indicator)技术,搭配Intel 4系列芯片组,将更加节能。

下面表格能比较直观的反映E2000系列已成过去,赛扬E反胜奔腾E

  CPU
制程
核心数/线程数
默认频率
二级缓存
价格(盒)
Celeron E3200 45nm 2/2 2.4GHz 1MB 285元
Celeron E3300 45nm 2/2 2.5GHz 1MB 300元
Pentium E2180散 65nm 2/2 2.0GHz 1MB 370元
Pentium E2210散 45nm 2/2 2.2GHz 1MB 375元
Pentium E2220散 45nm 2/2 2.4GHz 1MB 395元
Pentium E5300散/盒 45nm 2/2 2.6GHz 2MB 405/435元

  编辑点评: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到,奔腾E2000没有任何一款频率能高出相同架构的赛扬E3000系列处理器,并且在工艺上赛扬E3000采用了45nm,关键的是比E2000系列便宜100元左右。另外价格高出不多的E5300由于频率的超越和二级缓存的提升,所以CPU性能有不少的提升。综上所述,E2000系列没有任何优势,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轻信奸商胡说八道(如赛扬比不上奔腾)。

2十大不推荐产品之二:AMD X2 250回顶部

不推荐产品:AMD Athlon II X2 250
参考价格:460元/盒

   2009年7月,AMD推出了45nm新力军号Athlon II X2 200系列处理器,这系列处理器凭借出色的功耗控制和较好的性能迅速取代了当时烟火瞬间的X2 7850。不过X2 200系列中一直存在定位不合理,高不成低不就得产品,它就是Athlon II X2 250。下面一起看看原因。

Athlon II X2 250
AMD Athlon II X2 250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网购实价

  AMD Athlon II X2 250/盒装频率为3.0GHz,外频200MHz,倍频为15x,在缓存系统上与Phenom II有较大区别,Athlon II X2每个核心均拥128KB一级缓存和1MB二级缓存,并没有三级缓存,但二级缓存容量为1MB x2,可减少缺少三级缓存后的性能损失。在指令上,Athlon II X2支持SSE、SSE2、SSE3、SSE4A多媒体指令集和X86-64运算指令集。TDP功耗是65W

X2 240
AMD Athlon II X2 240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网上购买

  AMD Athlon II X2 240频率为2.8GHz,外频200MHz,倍频为14x,在缓存系统上与Phenom II有较大区别,Athlon II X2每个核心均拥128KB一级缓存和1MB二级缓存,并没有三级缓存,但二级缓存容量为1MB x2,可减少缺少三级缓存后的性能损失。在指令上,Athlon II X2支持SSE、SSE2、SSE3、SSE4A多媒体指令集和X86-64运算指令集。TDP功耗是65W。

下面表格能比较直观的反映AMD Athlon II X2 250高不成低不就

  CPU
制程
核心数/线程数
默认频率
二级缓存
价格(盒)
Athlon II X2 240 45nm 2/2 2.8GHz 1MB x2 380元
Athlon II X2 245 45nm 2/2 2.9GHz 1MB x2 410元
Athlon II X2 250 45nm 2/2 3.0GHz 1MB x2 460元
Athlon II X3 425 45nm 3/3 2.7GHz 512KB x3 480元

  编辑点评:从参数的横向对比中,X2 250唯一的优势就是3.0G的主频,不过比X2 240高出仅0.2G的主频却要付出80元的代价,对于超频能力还不算弱的X2 240来说,显然不值得。在X2 250和X3 425的比较中,仅贵20元的X425即便是主频低一点点,但更多的核心无论在实际上或者在心理上都有较大的优势。总的来说,消费者应该避免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CPU,选择自己合适的。

3十大不推荐产品之三:DDR3 1066内存回顶部

不推荐产品:2G DDR3 1066内存
参考价格:300元

内存
2G DDR3 1333跌破200元(点击查看大图)

   由于DDR3内存的价格在数月来向DDR2价格靠拢,并且现在越来越多CPU和主板支持DDR3内存,使DDR3内存的普及速度加快,即便是笔记本市场,DDR3占领的份额已经越来越大。所以消费者比较偏好选择DDR3内存。但值得注意的是,DDR3 1066的内存根本不值得购买,下面分析原因。

内存

   以上是三大件报价的部分截取图,不难发现DDR3 1066和DDR3 1333的价格相当,但DDR3拥有更高的频率,性能绝对超越DDR3 1066。现在的DDR3 1066处境和当年DDR2 533的处境相当。 

  规格
工作频率
CL值
价格(元)
2GB DDR3 1066 1066MHz 7 300
2GB DDR3 1333 1333MHz 8 300
2GB DDR3 1600 1600MHz 9 420

   上图是主流品牌各普通规格DDR3的信息一览表,价格相当的DDR3 1066和DDR3 1333中无疑是选择DDR3 1333,至于DDR3 1600虽然贵,但面向的市场是高端玩家市场,并且多数为套装出售,所以有一定的选购价值。

CPU-Z截图
CPU-Z截图(点击放大)

  编辑点评:顺便提及一下的是,消费者没有必要盲目选购DDR3内存,例如搭配低端的处理器,特别是笔记本,因为笔记本BIOS不提供超频设置,不能通过调整CPU外频或者内存频率来达到DDR3原有的性能。上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外频只有200MHz的奔腾T4300笔记本处理器,内存只能运行在DDR3 800,由于DDR3延迟高,性能并没有DDR2 800好。总的来说,选购DDR3前要考虑是否合适,但DDR3 1066无论如何都不值得选购。

4十大不推荐产品之四:320G硬盘回顶部

不推荐产品:320G硬盘
参考价格:300元

   2008年上半年,还算主流的产品——320G,但科技是往前走,历史会不断重演,现实也是残酷的,320G就像当年160G被取代那样,已经被500G甚至更高容量的硬盘取代。

硬盘
320G硬盘

   希捷单碟500G以不到400元上市的时候,以其强大的读取性能征服了消费者,也征服了320G,成为了主流。后来西数也推出了500G,现在的价格和希捷500G一样,都是350元左右,而希捷11代320G,西数320G蓝盘,日立320G,都是发布很久的产品,技术先进性显然不及500G,至于价格,在300元以上,300G的性价比显然偏低。

硬盘碟片
硬盘碟片

   至于为什么500G和320G容量相差180G,价格却如此相近。原因很简单,硬盘的固定成本是一定的,如工厂、员工以及碟片原料等,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进步,容量增多一点对于成本来说没有质的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2升的可乐和2.5升的可乐,在价格上相差1元左右,但在成本相当的情况下,2.5升可乐既能得到大众认同,又能获得更大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1080P影片大小
一部2小时的1080p的电影占用空间达20GB以上

  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500G已经多到不知道怎么用,但当精神享受日益增多的时候,如3D游戏、720P/1080P电影。320G无论技术、性能以及容量都不及500G单碟,所以320G已经不值得主流用户选购,额外的50元绝对值得付出。

硬盘

  编辑点评:上图就是320G和500G的价格对比图,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显然500G仅贵30元到50元更具性价比,毕竟能多拥有180G的容量。或许有用户提及到对于办公机等的批量采购,320G在够用的情况下能节省更多的成本。其实这个问题反而成为了320G的劣势,因为办公机对容量要求不高的话可以选购250G硬盘,因为价格只需250元左右,这更能节省成本。总的来说,320G也是一款高不成低不就的硬盘,大部分用户宜选购500G以上的容量。

5十大不推荐产品之五:AMD 760G主板回顶部

不推荐产品:AMD 760G(RS780L)主板
参考价格:399元以上

  780G,是AMD在2008年1月发布令人振奋的芯片,随着设计的成熟,成本降低,不少品牌已经降到399元,HD3200的集显,支持全高清硬解等特点的确值得入门级用户选购。虽然785G的面世吸纳了不少用户,但对于预算有限的用户来说,399元的780G还是不错的选择。

  但这段时间,市面上出现了取代740G的760G,定价在399元,不少品牌还利用760G的代号780L来命名,让普通消费者迷惑,误以为是780G的产品。

760G
已经上市的760G

  AMD近期推出的北桥760G,核心代号为RS780L,集成的是HD3000显卡,显卡核心频率设定为350MHz,支持DX10,支持AM2+处理器,部分主板支持主流的AM3处理器。从上述参数来看,760G对于日常普通应用是没有问题的,对于一些入门级用户,760G对比780G在日常应用中没有质的区别。

780G/760G/对比
RS780家族规格对比

AMD官方测试成绩
AMD官方测试成绩(点击查看大图)

  但即使普通用户,都必须明白到780G以及760G之间的差别,780G的核心频率是500MHz,对比760G的350MHz性能自然好一点,另外760G还不支持Hybrid CrossFire,虽然这个交火技术没多大意义,但也是一种扩展的应用。最重要的区别就是760G不支持Blu-ray和HD video playback(不集成UVD),所以在760G上我们是看不到HDMI接口以及Display Port接口的。不支持高清硬解的760G,在观赏1080P的时候,只能CPU软解,CPU的负担便会加重很多。

  编辑点评:在现在上市的760G中,最低价是399元,对比最低价同为399元的780G有何优势可言?并且市面上已经出现板载128MB显存,仅需399元的780G。所以760G可谓无卖点可言,一些为求达到目的的商家,便会利用RS780L这个核心代号和消费者玩起文字游戏,或者编一些体贴的谎言,如RS780L比780G更省电等。至于那些同价位的740G以及780V也是如此,消费者选购399元AMD整合主板的时候,应选择性价比更出色的780G。

6十大不推荐产品之六:Intel P41主板回顶部

不推荐产品:Intel P41主板
参考价格:399元以上

  相信在不少消费者脑海里的一个概念是:买独立显卡,坚决不用整合主板。理由就是整合主板会影响显卡性能的发挥。这种现象多半是受到电脑城商家的影响,因为在销售过程中,无法合理解释为何有些整合主板会比独显主板低价。其实整合主板影响独显性能这个观点有一定错误,因为主板一直以来对平台性能的影响是很微妙的,普通用户根本感觉不出来。主板之所以如此主要,之所以同芯片组差价甚至高达上千元,是因为主板具备可玩性的概念。

  整合主板多半采用小板设计,布线的设计,散热的设计都没有大板优秀,而在超频能力上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弱化,但这些设计不影响普通用户的使用,因为一颗400元主流的处理器,有一定质量的整合主板已经足够应付超频。对显卡性能的影响只是微乎其微。

Intel路线图
Intel的路线图中,并没有“P41”这样一个芯片组

Intel芯片
Intel官方网站上找到的主板芯片组列表

  2009年3月,市场上出现了P41主板,采用大板设计,没有显示输出,所以号称为独显主板,价格甚至和用料相当的P43持平。但实际上它就是采用G41的北桥芯片,屏蔽显示输出制造出来的。推出P41大部分是厂商私自研发推出的,估计原因是将部分显示功能有缺陷的G41芯片合理利用,另一个原因就是利用消费者的概念模糊来推出成本较低利润较高的P41。

主板 P41
P41主板整体外观和输出接口一览(点击查看大图)

主板 G41
G41主板整体外观和输出接口一览(点击查看大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P41和G41外观上的一些区别,P41 I/O接口空焊处本来是显示输出接口。既然P41是采用G41的北桥,那南桥自然也是ICH7,所以扩展能力是不及P43的ICH10的。用料方面,同价位的P43会比P41有一定的优势。至于超频能力,P43对比P41自然会稍好,毕竟G41只是定位在普通入门级用户。

  编辑点评:P41的诞生,和上一代P31类似,同为不值得选购的主板。总的来说,P41作为一款貌似独显板实际是整合板的产品,和P43同价,显然不推荐购买。

7十大不推荐产品之七:NV GT240回顶部

不推荐产品:NV GT240 GDDR3/GDDR5
参考价格:599元/699元

GT 240
公版GT240

  在数月前,NV终于推出了一款新的中端显卡——GT240,该显卡是40nm和GDDR5的结合体,不过让人比较失望的是该卡上市的价格高达699元(GDDR5版)和599元(GDDR3版)。成为了现在不值得选购的产品。下面一起分析一下原因。

显卡规格对照表
型号
GT240-GD3
GT240-GD5
9800GT

核心编号

G94
GT215 GT215 G92
制造工艺
65/55nm
40nm 40nm 65/55nm
流处理器数
64
96 96 112
DirectX

10

10.1 10.1 10
核心频率

 650MHz

550MHz 550MHz 600MHz
Shader 1625MHz 1340MHz 1340MHz 1500MHz
显存频率 1800MHz 2000MHz 3400MHz 1800MHz
显存类型  GDDR3  GDDR3  GDDR5  GDDR3
显存位宽 256bit 128bit 128bit 256bit
视频加速 VP2 VP4 VP4 VP2
价格
599元
599元
699元
699元

  从表格可以看到,GT240最大的亮点就是40nm工艺设计,另外GD5版本还采用了低功耗高性能的GDDR5显存。不过可惜的是,天生128bit的显存位宽,让GT240并没有太大的过人之处。水平只能说是9600GT的水平。关键是GT240的价格并不太合理,下面再从性能上分析。

测试成绩
3DMark Vantage测试成绩

  以上是关于3DMark Vantage的测试,虽然GT240 GD5版本在分数上有所领先9600GT,但从各游戏实测中表现相当,详情可以参考《GDDR5首度降临!NVIDIA主流GT240全面评测》这篇文章。

  编辑点评:总的来说,用了GT240是用了9800GT的价钱购买了9600GT的性能,性价比尚需时间沉淀,所以暂时不值得选购。

8十大不推荐产品之八:ATI HD5770回顶部

不推荐产品:AMD-ATI HD5770
参考价格:1299元

HD5770
公版HD5770

  AMD-ATI在发布HD5870后,连续发布了HD5770、HD5750等弱化规格的型号以满足更多用户需求和取代旧产品线。定位在1299元的HD5770目的是取代HD4870和对手的GTX260对抗,不过正是由于HD5770更低的成本、更弱的性能和更高的价格造就了它成为了不值得选购的产品,下面一起分析一下原因。

显卡规格对照表
型号
HD4870
HD5770
HD4890

核心编号

RV770
RV840 RV790
制造工艺
65/55nm
40nm 40nm
流处理单元
800
800 800
DirectX

10.1

11 10.1
核心频率

 750MHz

850MHz 850MHz
Shader 750MHz 850MHz 850MHz
显存频率 3600MHz 4800MHz 3900MHz
显存类型  GDDR5  GDDR5  GDDR5
显存位宽 256bit 128bit 256bit
价格
999元
1299元
1499元

  从表格可以看到,HD5770拥有了40nm和GDDR5这两个有力武器,并且核心和显存频率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可惜的是128bit的显存位宽,限制了GDDR5速度的发挥,究竟实际的情况会是如何,我们看看下面的分析。

HD5770
3DMark Vantage测试成绩

  编辑点评:以上是关于3DMark Vantage的测试,目标取代HD4870的HD5770,在3DMark Vantage成绩中败给了HD4870,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败给HD4870,详细请查看《DX11主流显卡降临!HD5770/5750显卡详测》。而价格方面HD5770要比HD4870高出300元左右,可想而知,这款产品还没有具备取代HD4870打败GTX260的能力,是现在不值得选购的显卡产品。

9十大不推荐产品之九:21.5英寸显示器回顶部

 不推荐产品:21.5英寸液晶显示器
参考价格:899/999元

  2008年,21.5英寸上市,同时也是代表16:9液晶显示器诞生,正是因为这款显示器存在的缺点,使16:9显示器一直被网友鄙视。这款21.5英寸的显示器本来只有价格和支持全高清分辨率这个优势,但发展一年多后,价格优势消失,全高清难撑大局,使21.5英寸成为了不值得购买的产品。

 
21.5英寸
22英寸
背光设计 CCFL背光 CCFL背光
点距
0.248mm
0.282mm
分辨率
1920×1080
1680×1050
屏幕比例
16:9
16:10

  可怜的小点距,令网友长时间使用的时候感觉疲倦,对比22英寸并没有优势。

左21.5寸右22寸
直观对比(左21.5英寸,右22英寸)

  目测就能清楚分辨两者的屏幕可视面积,可想而知21.5英寸的确节省了成本,但价格却没有很好体现优势,下面我们看看主流品牌的价格走势。

显示器价格
液晶价格现状

  可以看到,21.5英寸普遍是899元到999元之间,而999元这个价位也存在22英寸的型号,倘若消费者一定要选购支持全高清分辨率的显示器,可以选购1099元的23英寸,多付出100元便能有质的飞跃,何必要选购21.5英寸呢?

主流屏幕尺寸对比
各尺寸直观对比(点击放大)

  编辑点评:相信不用多说,不少用户早已经知道21.5英寸的缺点比优点明显,如果价格没有很大优势的话,全高清这个优点并没有支撑它的性价比。总的来说,花22英寸的钱买21.5英寸的确挺难受的。

10十大不推荐产品之十:27MHz无线键鼠回顶部

不推荐产品:27MHz无线键鼠
参考价格:视品牌而定

  在2008年的时候,无线键鼠就开始走进了平民百姓家,发展到现在相信不少用户都会选择无线键鼠来免除凌乱电线的困扰,不过消费者必须知道的是虽然现在2.4GHz标准的键鼠已经是主流,但不少品牌的27MHz还仍有存货,普通消费者不留神的话容易被奸商忽悠买到了27MHz的产品。要知道,在07年,27MHz的无线鼠标还是相当高贵高贵的,价格也并很不便宜,而08年2.4G突然降价之后,难免有些商家措手不及。下面首先看看这两个标准的区别。

27Mhz Radio Frequence

  全球首个采用27 MHz RF无线技术的鼠标于1991年由罗技发布,而这位业界巨人于1998年发布了首款无线键鼠套装。至此,采用27 MHz RF无线技术的键鼠产品拉开了进军市场的序幕。

27MHz
采用27Mhz无线技术的键鼠套装

  27 MHz RF指的是使用27 MHz ISM(工业、科学、医学)无线频率带的一项技术,输出功率<54dBuV/m。在这个频率带中有四个全球范围的频道:其中两个用于无线键盘,另外两个用于无线鼠标;因为27Mhz最远有效传输距离仅为6英尺(182.88cm),为了防止出现频率干扰和传输不畅的情况,部分较新型的无线键鼠产品采用了双频道的方案。但是,27MHz无线传输在有效传输距离和带宽(就是鼠标飘不飘的问题)上有很大的差距,如今已完全被2.4G取代。

2.4Ghz 非联网解决方案

  “2.4Ghz 非联网解决方案”也就是我们俗称的2.4G无线网络技术。它的优点是解决了27Mhz功率大、传输距离短、同类产品容易出现互相干扰等缺点而提出的。2.4G无线技术之所以是“2.4G”而不是“2.5G”是因为该技术使用的频率是2.4-2.485GHz ISM无线频段,该频段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均属于免授权免费使用,这为产品的普及扫清了最大障碍。

2.4GHz
2.4G无线键鼠套装

  相比于27Mhz的低传输效率,2.4G传输效率达到了2Mbps,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并不需要连续性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了功耗、延长电池续航时间。同时为了避免27Mhz无线频段容易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2.4G还采用了自动调频技术,接收端和传输端能够找到可用频段。此外,更重要的是2.4G RF无线技术为双向传输模式,避免27Mhz单向传输容易出现信号断续的情况。

  
范围
安全级别
其他设备干扰风险
27MHz 1.8米
2.4GHz 10米 优秀 非常低

鼠标产品

  编辑点评:从以上表格和图片可以看到,在人气产品的筛选中,由于微软凭借品牌和无线两个特性吸引了不少用户,但用户必须认清的是市面上还存在27MHz的产品,这类型产品最大的距离只是1.8米,假如组建较大的家庭影院根本不适合。最重要的是,当使用27MHz鼠标的时候,定位和2.4GHz相差较大,通常会带“漂移”的感觉。总的来说,现在2.4GHz横行的时候,无意中选购了一块27MHz的产品实在是难受,所以消费者在选购之前必须火眼金睛。

总结:

  DIY硬件市场发展迅速,更新换代快,优胜劣汰后,难免有些消费者没有注意到或者被商家忽悠了,还以为一些非主流的产品还是主流。一些非主流产品还有一定利润或者还有一定库存的情况下,奸商往往会对普通用户下手,配合他们惯用的忽悠大法,推荐一些“非主流”的产品,使消费者陷入花同样甚至更多的价钱,得到低性能的困境。以上是笔者建议不要选购的十大DIY配件,希望对用户选购有一定的帮助。

为您推荐

IT热词
热门排行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手机访问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