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时间真是把杀猪刀!PC光驱20年回忆录时间真是把杀猪刀!PC光驱20年回忆录

2012-04-27 00:15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醉癫、夜行solo 责任编辑:chenpengjie
180后的记忆:CD-ROM回顶部

  前言: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转眼过去多年时间多少离合悲欢,曾经志在四方少年,羡慕南飞的燕……屋里突然传来一首《老男孩》的歌曲,突然回想起很多很多往事。在感触中,无意中视线游离过身边的电脑主机,发现光驱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于是我不禁百度了起来,原来PC光驱1991年就已经诞生了,虽然中途有起有伏,不过不知不觉就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

光驱

  最近常常听说,“时间是一把杀猪刀”,的确,每当回想往事的时候,总觉得曾经很靠近,却已经很遥远。回想自己用的第一台电脑,软驱和光驱都齐全,软驱已死,光驱呢?CD-ROM、CD-RW、Combo、DVD-RW然后到现在的蓝光,辉煌没落再看到曙光,像经历了人生百味。今天,笔者就带大家穿越一下,回顾一下这20年“它”是怎么走过来的,未来将会怎样?

那一年(1991),我还是个小屁孩,“你”就诞生了

光盘

  时间追溯到1991年,当时光驱还没有诞生,PC读写数据的任务还必须由软驱来承担。但由于软盘本身从可靠度、存储容量等都存在严重不足,因此亦引发了业内对研发全新移动存储媒介的呼声。基于存在这样的需求,融合全球1500家软件厂商的软件出版协会于是制订了第一代的CD光盘和驱动器的规格标准,明确规定了光盘的容量是640MB(如今,CD光盘容量是700MB,部分可以超刻到800MB)。世界上第一个光驱和第一张光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而这也可以看作PC的首款光存储设备的诞生。

-----------------------------------------------------------------------------

软盘简介: 

1.44
90后的孩子估计并不认识

  软驱,英文名称叫做“floppy disk drive”,它是读取3.5英寸或5.25英寸软盘的设备。最常用的是3.5英寸,可以读写1.44MB的3.5英寸软盘。缺点是容量太小,读写速度慢,软盘的寿命和可靠性差等,数据易丢失等。这些缺点都非常致命,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被光驱取代。查看详细,请猛击这里

-----------------------------------------------------------------------------

80后的记忆,CD-ROM

1
那些年,装系统装游戏都得靠它

  相信对于80后而言,很多朋友都会有借“学习”为名,欺骗一台电脑回来的经历吧。作为一位80后,2001年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虽然现在连尸体都找不着了,但短短数年间它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那时候用的就是明基52X的CD-ROM。

2
参数常听说,但很少去了解其中的含义

  CD-ROM经历了4X、8X、24X、32X、40X、52X、56X。“X”很多人都知道是倍速,但除了越大越好之外,我们很少去深究它要表达什么意思。其实这是以150KB/S的第一代光驱速度为参考基准而建立的指标,40X光驱就表示为这个标准值的40倍,接近于6000KB/S。而另一个常见标签"MAX"就是指在读取光盘最外圈时所达到的最大速度。

-----------------------------------------------------------------------------

光盘倍速: 

  CD-ROM:1X=150KB/S
  DVD-ROM∶1X=1350KB/S
  BD-ROM:1X=4608KB/S

  CD、DVD、BD倍数不同,基本原因是各类型存储介质的媒体播放码率不同,所以越往后需要的倍速越高,才能流畅播放。

-----------------------------------------------------------------------------

 3
不是我太弱,是对手太强大

  2002年是光存储行业的一个转折点,CD-ROM已经发展至倍速极限,虽然200元左右的价格让其依旧能主导市场,不过与此同时DVD-ROM、CD刻录机以及Combo等完全兼容CD-ROM的新产品亦迅速迈入竞争行列。价格优势亦难以撼动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展望热情,这一年CD-ROM的市场占有率开始呈现下滑趋势。

2CD刻录机诞生回顶部

人对“写”的欲望,缔造了廉价刻录机

 4
网速慢,也没移动硬盘、U盘,传文件刻碟是最优方案

  1991年,伴随CD-ROM的面世,也必然需要有其刻录机的诞生,要不没有刻录机的写入,又何来有CD-ROM的读取呢?但那个年代刻录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高达25000美元的高昂售价注定了与一般消费者无缘。到了2003年,CD刻录机终于探底到400元出头。对于"刻"的欲望无数玩家都已眼馋多时,随着价格逐步走下神坛,CD刻录机亲手亮起了CD-ROM生命的红灯。

5
只因不曾拥有,才显得更加美好

  仅仅用了一年,直到2004年刻录机价格就已出现了惊天的变化,品牌之间的价格战令刻录机得以迅速普及。其中杀价最猛的台电女娲52X刻录机(52X是读写速度,擦写速度是32X),299元的价格的确令很多人痴狂,当年笔者也曾有入手的冲动,只可惜找不到什么“学习”的理由忽悠爸妈,呵呵。

6
有了刻录机,“盗版”CD制作不求人

  其实CD刻录机之所以能够呈现疯狂增长的势头,还是有很多因素的。那些年MP3是稀奇货,CD随身听却很是普及,宽带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自制“盗版”CD碟的需求越来越大,那时候,各种普通青年、文艺青年、二逼青年都想拥有自己的刻录机。

3更大,更清晰,DVD-ROM回顶部


更大,更清晰,DVD-ROM

 7
众多名企支持是DVD快速壮大的核心动力

  1995年底,IBM、HP(惠普)、APPLE(苹果)等五家公司召集了SONY(索尼)、Philips(飞利浦)、HITACH(日立)、PIONEER(先锋)等众多厂商共同制定统一的DVD规格,DVD光驱大概就是1995年诞生的。当时,DVD碟的容量规格已经高达4.7GB,对于那个年代来说,这样的存储容量,已经是海量。

8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在2001年年底,DVD-ROM就已经有500余元的产品在刺探市场,但苦于碟片格式尚未普及而未成气候。不过到了2003年底,DVD-ROM的价格已经跌到与CD刻录机同一起跑线的299元。新鲜事物总有其无比吸引力,相比起199元的CD-ROM来说,新用户大多都是倾向于DVD。毕竟DVD光碟已经开始流行,容量更大,DVD画面更加清晰。不过对于笔者来说,那时候CD刻录机和DVD光驱之间,一个可以自制光盘,一个可以读DVD,纠结了半天。

9
一年后,情况就已经大不同了

  而光驱的发展步伐似乎越走越快,从普及伊始的2003年到2005年的这段时间,DVD-ROM的市场占有率不升反降,从30%多下调至20%。被蚕食掉的市场份额肯定亦预示着另一股势力的崛起,它的对手恰恰就是解决笔者上面烦恼的Combo光驱,那时候Combo占有率已经不知不觉增长到17%的位置。

4瞬间被取代的Combo(康宝)光驱回顶部


可怜的孩子——Combo康宝)光驱

10
Combo的生命周期仅属昙花一现

  Combo(康宝)这个名词本身,其英文原意早已蕴含了结合物、联合等意义。1999年三星电子推出的全球第一台COMBO光驱在那个时代确实是震撼的产品。作为一个既能读取DVD亦能完成CD刻录的产品,表象让这款产品一切都看起来很美,只可惜待到其即将普及,又已经被后一波浪潮所掩盖。

11
这颗重磅炸弹彻底颠覆了整个光存储形势

  依稀记得2002年的暑假,三星投下了一颗足以令光存储市场翻天覆地的重磅炸弹,将原本1198元的16X康宝,直接卖到了599元,并且裹上了一层很有诱惑力的名字-万人试用!据说不到1周时间该款光驱就卖掉了1万多台。

12
有您曾经的选择么?

  继三星拉开COMBO普及的盛大帷幕,各大厂商亦争先恐后涌入共享这块"蛋糕",越演越烈的价格战与不断成熟的工艺都让COMBO身价不断下滑,并快速吞噬着CD-ROMDVD-ROM市场。2003年,Combo的价格最低降到了399元,市场占有率为18%左右。

13
Combo名号还会再度回归

  2005年,Combo的占有率却只有12%左右,在04年年末它已经遭到DVD刻录机的重创。面对399元左右的DVD刻录机,Combo已经丧失了其性价比优势,各大厂商的研发核心亦迅速转移至DVD刻录领域。Combo,无疑是一个DVD光驱到DVD刻录机的一个过渡产品,它的生命周期终究只是昙花一现,短暂而美丽。Combo亦是众多70、80后的共同回忆,不过也是我们这两代人见证光驱的风光和衰落。

5DVD刻录机逐渐没落回顶部


曾经的辉煌,不再了——DVD刻录机

14
一样的图标,不一样的标准

  由于DVD技术研发之初并没对标准进行强制统一,因此DVD刻录机的发展几经波澜,厂商之间的利益权衡一度形成三足鼎立的标准规格之争。但随着双格式的DVD±RW逐渐成为主流,似乎到后来厂商之间对该问题的看法亦回归理性,DVD刻录机很快便得到了普及化。

 15
在那个收入不高的年代,千元级定价吓退了不少消费者

  2003年,DVD刻录机由于核心技术垄断、权利金等因素,价格仍盘踞在千元级别价位,对比起399元的Combo、299元的CD刻录机,居高不下的价格令多数用户可望而不可及。除了价格高之外,人们对视觉需求较低、游戏等软件容量低、宽带不发达这些因素也制约着DVD刻录机的需求量。直到2003年末,DVD刻录机的市场占有率仅为6%左右,低得可怜。

16
短短一年,光存储主流就已经翻天覆地

  但进入到2004年,DVD刻录机价格市场开始"雪崩",在短短一年时间之内,受众产品完成从4X、8X到16X、双层D9刻录的主流过渡。亦就在2005年,399元的DVD刻录机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CD刻录机、Combo的市场占有率大幅衰退。市场基本上是DVD刻录机和DVD光驱的天下。

光驱被边缘化原因:网络/U盘/硬盘

17
光存储被边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DVD ROM与DVD刻录机看似在长时间占据了主流市场,但其实光存储这一块逐渐已经被消费者以至厂商边缘化。有了廉价U盘和移动硬盘,可以快读读取和刷写,还能U盘装系统;网络多媒体的快速成长,播放影音的任务再也没有了DVD的事情。这些都给了人们淡忘光驱的理由。像我这种穷苦孩子,剩下来的100多块钱可以买内存,或者加在其他配件上,何乐而不为。

6救命稻草——蓝光时代回顶部

草根到富二代——市场对光驱的需求

用户对光驱的看法
B
草根阶层:B狼

像我这种穷B大学生毕业,穷苦人家的孩子,现在装电脑绝对不会再装光驱,神马事情都可以用U盘和网络去解决。

C
富二代:无缘一见
这种年代,其实DVD光驱是真的不需要了。蓝光刻录机不就千把几千块的东西吗,装那个看蓝光高清还有点用。

曹总
某代理商经理

其实装机装光驱的量还是比较大的,目前我们代理商装机,装光驱的人比例是家庭客户99%,企业客户80%。而蓝光光驱、DVD刻录机、DVD在光驱销售的比例又是5%、25%、70% 。

  大家可能会怀疑,为什么草根阶层和代理商的数据会不一样?是因为经常泡论坛的人,和喜欢DIY的人都会追求性价比,总感觉100多块钱有更大的用处。但对于不太懂电脑的更多消费者来说,光驱是装机标配的印象早已深入民心。代理商只要在言语上稍加心思引导,消费者当然亦会欣然选择。

救命稻草——蓝光时代

蓝光
盗版蓝光影碟加速了蓝光市场的普及

  带着这些沉重的心情,我走到了广州某个电子产品市场,了解一下光盘的现状。或许太久没买过光盘,居然发现蓝光光盘流行起来了,10元24GB的蓝光电影光盘到处可见,蓝光光驱一度被人视为败家产品,很难想象它就在沉寂之中,低调地平民化起来。

18
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

  BD ROM与HD DVD的次时代格式标准之争曾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大戏。二者对决自2002年标准制定起就一直没有消停,2006年双方对应产品发售,蓝光卒之在2008年完成了对HD DVD的KO历程。有意思的是这场角逐最重戏份的不是它们二者,好莱坞片商、零售商以及微软才是主导走势的关键。次时代格式规格再高,也必须要丰富的内容支撑,BD阵营中的索尼有着旗下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以及PS3方面的游戏软体支持,显然这些都对其成功起到核心关键的作用。

 19
免费影音一度让蓝光黯然失色

  没有了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BD ROM的发展势头亦趋放缓,然而BD此时才迎来了它的真正对手,这便是以网络为载体的影音行业。一边是高昂售价的产品,一边是完全免费的海量资源,新时代的应用模式一度让蓝光黯然失色。

20
高清3D是当前蓝光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门槛过高以及受众群体有限,厂商对BD ROM的研发热情远没有当年DVD年代百花齐放的景象,谈及蓝光应用的新一轮曙光,正是2010年由"阿凡达"等3D电影引领的消费理念变革。高清与3D再度成为大众追捧的对象,大屏幕液晶电视也在这一年成为了不少家庭的主流选择,2010这一年国内高清电视销量就达到了1500万。蓝光亦有了被广泛认知与发挥实力的群众基础。

21
蓝光普及不再遥远

  从这时开始,蓝光产品迎来了它的普及化之路。眼看主流蓝光播放器迅速由千元下滑至600元,BD格式空白盘亦杀到了5元之下。技术的成熟与影片市场的不断刺激,BD ROM有了它大展拳脚的用武之地。2012年初,我们亦看到799的蓝光刻录机,以及299的蓝光COMBO,蓝光的推进步伐在加快,相信2012是蓝光普及的重要一年。更重要的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可以更加低廉地享受到高清的乐趣。

写在最后:

  纵使蓝光再怎样辉煌,但眼见越来越低的内存芯片与逐渐回落的硬盘价格,蓝光作存储应用的需求被收窄已是不争的事实。怀着一份个人情感,笔者更加希望光存储能以新应用激发用户的更多需求,重新回到装机单中的必备品上。但愿10年后的孩子,不要只在历史教科书中看到它存在过的身影。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热门排行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