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杂谈】“嘿,你听说过LGA 775么?”“是一个插槽名字么?”“不,那是一个时代。” 大家不需要猜想小编是高端黑还是低端白,从2004年的呱呱坠地,到今天依然为低价神器发挥余力,LGA 775伴随着Intel的跌宕起伏,也陪伴了我们每一次日夜奋斗。曾经一统Intel桌面CPU市场的LGA775,即将到了盖棺论定的时刻。虽如今是酷睿处理器的天下,但我们这些老DIY玩家依然记得在LGA 775时代Intel是怎样从低谷重新走向巅峰的。今天,我们就以时间顺序,简单回顾下LGA 775时代CPU。  长使DIYer感慨万千 追忆LGA 775时代CPU
首先,来恶补下LGA 775  LGA 775,首次引入无针脚设计
Land Grid Array简称LGA 775,又称为Socket T,是上代Intel处理器接口,取代了Socket 478,它最大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处理器不再有针脚,而是改为触点式,而针脚是在主板上,这样的话,减少了CPU拔插时针脚易损坏的问题。  将针脚转嫁到主板厂商,当年他们很有怨言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当我们主板厂商知道要用LGA 775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们觉得,Intel你这个老流氓,加针脚明明是你的工作量,Duang一声,就嫁祸到我的主板上,那个主板拿到手里啊,成本高了,价格贵了,售后多了。结果网友出来一定骂我,根本就没有性价比。后来我经过也知道LGA 775是Intel家力推的,那卖了一个月下来呢,起码我卖得很开心。现在呢,我每天都在卖。那我跟Intel讲,卖的时候就卖LGA 775的主板。我要给网友看到,我卖的就是LGA 775主板,你买的也是LGA 775主板。 一、Pentium 4的最后一站 活跃时间:2004年至2007年 
2004年,Intel高端市场的中流砥柱——第三代Pentium 4开始提上了日程,业界首次采用90nm制程,加上Intel叫嚣不破10GHz不回头的最终频率,让当年的DIY玩家期待不已。与此同时,市场也开始做好从Socket 478升级LGA 775的准备。  当年Prescott Pentium 4的游戏性能乏善可陈,DIY玩家都投向AMD的怀抱了
谁知,当Prescott Pentium 4的评测文章一出街,市场一片哇然:31级超长流水线带来了比Northwood更高的延时,导致了同频率性能比后者没有任何进步,这对于当时竞争激烈的CPU市场来说是致命的。更让Intel壮士断腕的原因是,LGA 775虽然理论上能带来更低的发热,但远远抵消不了90nm制程Prescott CPU由于高漏电率导致的超高发热量。  Intel自己都承认Prescott的问题,你说当年有多糟糕
高频低能,成为了Prescott Pentium 4的代名词,当时高端奔腾4CPU动辄115W的TDP,在今天的目光来看,是难以想象的。与当时Athlon 64竞争一再失利的Intel,终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直接革掉了NetBrust架构的命,走Pentium M的路,才有后来的Core 2。  Pentium 4 506,Intel首次将旗下64位技术带到PC平台
 当年的最强Intel CPU:Pentium 4 670
当时第一代LGA 775 Pentium 4依然用频率来命名,不过为了区分上一代,后缀加上了F,如Pentium 4 3.2F。当Intel知道频率道路走不通后,开始了用数字定位来代替频率型号,如Pentium 3.8F对应Pentium 570。后期2006年,Prescott 发布了2M二级缓存的产品,命名中百位数的5换成了6,如Pentium 670。  Cedar Mill的奔腾4保持了多年了频率世界纪录
在革命性的”扣肉“架构降临之前,臭名昭著的Pentium 4终于拨乱反正了,推出了单核时代最后一条产品线也是奔腾4最后一条产品线,65nm的Cedar Mill架构。型号最后一位加1,证明了它的身份。继承了超长流水线的高频率潜力,加上65nm制程大大改善了发热,获得了当时的好评,当时的Pentium 4 631成为了当时超频神器。可惜,那时候已经是Core 2的时代了。 
除了Pentium 4正代,Intel当时还推出了面向顶级平台的Extreme Editon的LGA 775奔腾4 CPU,由于当时频率限制,产品数就寥寥无几了。包括130nm制程的Northwood架构Pentium 4 EE 3.4/3.46以及Prescott 2M架构的Pentium 4 EE 3.73。 由于年代久远,奔腾4 CPU早已消失在现在的市场中,只有在二手市场中找到它们的踪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