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期Intel工艺发展 Intel已经开始将所有的产品线都过渡到了45nm,也就是说,以后新开发出来的产品,都将是45nm的制程,65nm产品将会逐渐的被45nm所取代。工艺上的对CPU的性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先让我们来小小回顾一下Intel的工艺发展历程。 说是小小的回顾,我们就不必回顾的太远,就从跨入纳米时代的奔腾(Pentium)处理器开始吧。1993年,采用800nm制造工艺的奔腾(Pentium)的出世,标志着CPU全面从微米时代跨入了纳米时代。在此后,Intel又推出了基于500nm制造工艺的奔腾产品,并且在CPU主频上有了一定的提升。
1995年后,半导体行业已普遍采用0.35微米(350nm)工艺进行主流芯片的生产。从Pentium 133开始,Intel也开始采用0.35微米制程,新工艺的应用使得芯片的尺寸不断缩小,集成度不断提高,功耗降低,性能也相应提高了。 随着CPU性能及频率的增加,原有的制造工艺已无法满足要求。因此,0.25微米工艺便应运而生。从Pentium Ⅱ开始,以及一些旧版本的Pentium III处理器,Intel便使用了0.25微米工艺,与0.35微米工艺相比,使用0.25微米制程可使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提升一倍以上,且工作电压更低,功耗更少。同时,芯片的封装面积更小、成本更低、功能也更强。 1999年,Intel推出了0.18微米工艺,开始生产基于0.18微米工艺的的Pentium III和Pentium 4处理器,并且,在2001年实现了0.13微米产品的量产,与0.18微米工艺相比,新的0.13微米工艺的氧化层可减少30%以上,工作电压可达到更低,芯片面积更小。每块芯片的成本将因此大幅下滑,这对提升处理器/显示芯片的价格竞争力大有裨益,芯片使用0.13微米取代0.18微米工艺便势如破竹,成为了芯片制造界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
2004年Intel推出核心为Prescott的Pentium 4E处理器,在此次推出的Pentium 4E处理器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工艺再次改进为90nm,集成了1亿个晶体管。但工艺的提升,没有使得功耗降低,这是因为处理器厂商和用户在那时候开始追求CPU主频的提升,两大桌面处理器制造厂商Intel和AMD开始互相攀比所制造的处理器的主频,主频的大幅度提升,加上芯片内的漏电严重,使得处理器的功耗开始走高。 2005年,Intel便开始推出了基于65nm工艺的处理器,并且在漏电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 2007年11月16日,Intel正式发布了45nm工艺的新处理器,从此,处理器开始走进了45nm时代。(如果想对Intel产品线有更多的了解,请参阅细细品味45nm的精髓 Intel全新产品蓝图曝光)。
|
闁衡偓閹増顥戦柟瀛樺姇婵拷闁哄被鍎冲﹢鍛村绩閹増顥�>>
正在阅读:激情碰撞!Intel Q8200四核处理器详细评测激情碰撞!Intel Q8200四核处理器详细评测
2008-09-08 10:58
出处:PConline原创
责任编辑:songchaopeng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本文导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