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买电脑,基本是“扛回学校”的 70后,是最后一拨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是男女生在课桌上刻三八线的人;是在六一节还必须穿白衬衫、蓝长裤的人。是弹玻璃球、拍画片、放火烧荒、背着军用水壶,挂着茶叶蛋和小勺春游的人,90后、00后无法想象那些是什么玩意吧。 如果70后年纪小小家里就有台电脑,那绝对是个权贵家族。那时候个人电脑才刚发展,添置一台电脑随便都要挪动上万元,如果算上通胀,应该与今天的10W差不多吧。而70后接触电脑的,大多都是大学期间开始。 对70后来说,起初接触电脑的是品牌机,DIY概念还没有流行。到卖场买电脑,跟现在买个电器差不多,甚至要挪动搬运工,笨重的球面CRT、高大夸张的主机,并不是一般孩子能扛回家的。 DIY开始流行在199x年,那时的装机门槛不低,跟我们现在装机随便插得上就能开机的这种傻瓜式DIY,相差太远了。除了准备CPU、主板、内存、硬盘等,还要找显卡、声卡、网卡、3D加速卡。。。 那时候,并不是把所有硬件拼装好就能开机,还要根据CPU来调整主板以求兼容。 同时,当年的电脑性能跟主频直接挂钩,例如当年的赛扬300A,把频率从300MHz超频到450MHz,跑分提升50%是相当正常的事,能灭掉当时的高端或奔腾2 400(现在拿个I3超爆也达不到这样的幅度吧)。 当然,除了硬件门槛高,软件也相当不容易。 调整启动项,用软驱驱动DOS,用DOS命令格式化硬盘,启动安装程序,装好之后还要安装各种驱动程序。当初为了一个调制解调器的驱动,跑到朋友家里下载。。。现在?傻瓜式安装,不单止驱动,就连常用不常用的软件都帮你装上了。 也许很多人不懂调制解调器,那是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的东西。当70后都能买电脑的时候,上网就如现在的SSD,不是什么人都用得起。那些年,电脑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办公学习使用的,当然少不了娱乐。 对于70后的电脑观念,我们也咨询了一位75后的同事,了解他当年的首台电脑和目前想要的电脑。
他直言,同年代家里算是充裕了,但拿个6K来买台电脑依然不容易,而能买到这台电脑,主要还是为了考研究生。而现在对电脑的要求并不高,能支持日常的工作即可。对于想要的电脑,他更喜欢迷你的HTPC,组个高清平台放厅里,与家人一起分享。 70后读大学时,从卖场扛个CRT显示器,扛个巨大主机到学校,那是何等的煎熬吖。还是年轻欢乐多,当电脑发展得更蓬勃,科技进步得更先进时,70后基本都完成学业,迈向糊口赚钱的年龄,电脑带来的欢乐时光并不算多。之后,80后造就了电脑发展的巅峰。 小结:从00后看回70后,每一代人年轻时都有不同的欢乐和玩法,也就因为这样,造就了如今IT卖场的产品百花齐放,科技的进步无疑让我们获得更佳的体验,00后的未来以及10后又会有怎样的新玩意?我们拭目以待。 |
鏀惰棌鎴愬姛鏌ョ湅鏀惰棌>>
正在阅读:30年的差距!看看70后到00后眼中的PC30年的差距!看看70后到00后眼中的PC
2013-03-14 01:26
出处:PConline原创
责任编辑:lijiasheng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本文导航 | ||
|
为您推荐
IT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