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 +1 (0) +1 (0) +1
收藏成功查看收藏>>

正在阅读:独一无二的压缩增速 深度解密SF主控特性独一无二的压缩增速 深度解密SF主控特性

2013-09-10 00:17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James 责任编辑:chenzhangwu

测试部分

  相信你对SandForce主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下面我们拿采用SF-2281主控的金士顿V300 120G为例进行实际测试。

不同的软件下,SandForce主控SSD的测试成绩差别巨大?

测试成绩

  由于ATTO测试的默认数据类型是完全可压缩的,经由SandForce主控的压缩算法之后,金士顿V300 120G测试出来的成绩读写都达到500MB/s以上。

AS SSD Benchmark测试中,金士顿V300 120的成绩如下:

金士顿V300 120G

  读写性能都有所下降,尤其是写入性能,跌至了164MB/s,与ATTO的535MB/s写入性能有明显差距,总体的评分也不是很高。由于AS SSD Benchmark设计测试数据模型完全不可压缩的,是在非常极端的环境下测试SSD,这对于可压缩性SF主控的SSD并不公平。

  对上述的疑问,很明显的解答了。一个完全可压缩的“最好”数据模型、一个完全不可压缩的“最差”数据模型,所以我们就看到,同一款SSD不同软件下测试成绩差距巨大。但大家往往以为ATTO的测试出来成绩有作弊的成份,其实用户实际的数据传输中,可压缩与不可压缩的数据传输是并存的。

Anvil’s Storage Utility测试:

  由于常用的ATTO和AS SSD Benchmark评分测试都是固定的数据模型,无法测试中间不同压缩率下的表现,今天我们用另外一款Anvil’s Storage Utility软件(下面简称为“Anvil’s”)进行测试。

测试成绩

  可能Anvil’s测试软件大家接触得比较少,但Anvil’s更能实际反应SSD实际应用性能。Anvil’s的测试项目包括了4M区块的连续存取测试、4K单线程测试、4K QD4随机存取测试(模拟一般日常应用负载)、4K QD16随机存取测试(模拟高并发重负载)。读取测试中另外多了两项:32K和128K区块读取测试,测试项目比较全面。类似于AS SSD Benchmark最后给出一个总分,但不会有AS SSD Benchmark测试项目中4K-64Thrd的倾向理论极限速度(不管你是否能应用到)。

  打开“Settings”设置,我们可以看到“Compression”,即数据模型的可压缩度,测试时可供选择:

主控

 

0-Fill:和ATTO默认情况下一样的完全可压缩类型
8%:数据可被压缩到原有体积的8%(数据库应用模型)
25%:数据可被压缩到原有体积的25%
46%:数据可被压缩到原有体积的46%(应用程序模型)
67%:数据可被压缩到原有体积的67%
100%:数据完全不可压缩(类似于AS SSD Benchmark的情况)

 

  下面我们继续同样拿金士顿V300 120G为例,选择不同的压缩度数据模型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如下:

测试成绩
0 Fill完全可压缩(SF主控最理想的测试环境):4367分

测试成绩
8%可压缩率(数据应用模型):4438分

测试成绩
25%可压缩率总评分减至:3775分

测试成绩
46%可压缩率(应用程序):3486

测试成绩
67%可压缩率:3185

测试成绩
100%完全不可压缩:2964

  从Anvil’s在不同可压缩率下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数据越容易压缩,金士顿V300 120G的表现越好。0%完全可压缩为4367分,100%完全不可压缩仅2964分,两者差距高达1403分。而在46%可压缩率(我们常用到系统盘的应用程序)下金士顿V300 120G的得分是最恶劣的完全不可压缩条件下的0.85倍。

为了验证其压缩性能的独一无二,我们加入不同等级的对手840PRO 128G做对比

0%完全可压缩
0%完全可压缩

100%完全不可压缩
100%完全不可压缩

  三星840PRO 128G与金士顿V300 120G是两个完全不同定位的产品,但从测试的成绩看,三星840PRO 128G 0%~~100%不同数据压缩模型下测试成绩均波动不大,在可压缩数据下没有带来速度的增益。不过SandForce的性能表现和应用环境紧密相关,在8%可压缩率的特殊条件(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模型)下,金士顿V300 128G的得分与三星840PRO 128G相差不大。

总结:

  金士顿V300 120G采用的是SF-2281主控,由于SandForce主控独特的压缩特性,使得其性能表现跟数据模型可压缩率息息相关,可压缩率越高,性能表现越出色。我们平时工作中,数据库应用模型/应用程序模型的可压缩数据比比皆是,SF主控的SSD还是能带来额外的速度的增益。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写入量的数据预先被压缩,实际写入闪存颗粒的数据量大大的减小,这也为什么采用了SF主控的SSD耐久度、寿命更胜于其他主控的SSD。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网友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分享你的看法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为您推荐

热门排行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手机访问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