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周末放假,打扫房间时,偶然间从抽屉角落处翻出了积灰已久的MP3播放器。那一刻,仿佛坐上时光机,回到那个时代,看到了口袋里揣着MP3,听着叶倩文"秋来秋去"走在校道上那幅青涩的模样。在感触中,不由得觉得在我们缅怀青春的同时,科技就像一个小偷,偷走了那些承载几代人记忆的 IT数码产品。 在技术如洪流般推进的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却变得枯燥无味。您是否怀念那一年毕业季上用胶卷留下的那张熟悉而又陌生的笑脸?您是否怀念几十元的MP3 听出秋天的那种气息?您是否怀念以“学习之名”而向父母索要风靡一时的上网本?今天我们就趁着那股青春激情还末真正的消退,一起来追忆那些已经远离我们生活的经典IT产品! 光驱:时间是把杀猪刀 前些日子去电脑城逛一圈,已经寻觅不到光驱的踪影,装机店的老板都感慨:“光驱都卖不动了”!我惊讶地发现,店里印刷的装机单已经删除掉了光驱的选项……原来电脑里的光驱已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 时间回到漫长的22年前,PC读写数据的任务还必须由软驱来承担,但由于软盘本身从可靠度、存储容量等都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引发了业内对研发全新移动存储媒介的呼声。1991年,第一款光驱及第一张光盘诞生了,由此开启了漫长的发展演化之旅。 22年:历经CD-ROM、CD刻录机、DVD-ROM、Combo光驱、DVD刻录机再到蓝光刻录机 回顾光驱的发展历程,大致历程了CD-ROM、CD刻录机、DVD-ROM、Combo光驱、DVD刻录机到现在的蓝光刻录机五个时代。很多70、80后拥有自己的第一台电脑时,光驱是必须的一个配件,不管是经历了CD-ROM、CD刻录机还是DVD-ROM、Combo光驱,光驱在那个CD随身听很普及、自制“盗版”CD碟、DVD碟膨胀的年代,承载了大部分人的影音娱乐功能! 但光驱的发展几经波折,自身发展的瓶颈无法克服,新科技、新替代者的冲击下,很快走下坡路。比如DVD刻录机,从发展到普及历尽波折,在DVD技术研发之初并没对标准进行强制统一,厂商之间的利益权衡一度形成三足鼎立的标准规格之争,核心技术垄断、权利金、价格虚高等因素都限制了其发展。种种不利因素的叠加,使得DVD刻录机也仅是空中楼阁,逃避不少被淘汰的命运。 点评:光驱已经逐渐被消费者以至厂商边缘化,有了廉价U盘和移动硬盘,可以快读读取和刷写,还能用U盘装系统;网络多媒体的快速成长,播放影音的任务再也没有了DVD的事情,这些都给了人们淡忘光驱的理由。可能很多90后都不知道什么叫52X MAX了! 52X MAX你还记得多少? “X”是倍速的意思,除了越大越好之处,我们很少去探究它要表达什么意思,其实这是以150KB/S的第一代光驱速度为参考基准而建立的指标,40X光驱就表示为这个标准值的40倍,接近于6000KB/S。而另一个常见标签"MAX"就是指在读取光盘最外圈时所达到的最大速度。 寄语:光驱走了,但是个人对光驱依赖的情感仍旧存在,但愿明天不要在10后的孩子教科书里看到它的背景。 上网本:特殊时代的特殊产品 “有这样一种产品,它们曾经在经济危机中重振IT行业。” 2007年就有人提出了上网本的概念,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IT数码产品市场大幅萎缩,其中昂贵的笔记本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时各家IT厂商在谋划着生产出一种小型笔记本。这种产品不仅要具备便捷性,更重要的是要廉价。华硕就率先推出Eee PC,从配置上看有点历史倒退的感觉,但这种小型的笔记本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并迅速风靡全球,开启了上网本的新时代。 记得上网本风风火火的年代,带来不少争议,但满足了很多像我一样穷孩子拥有一台便捷笔记本的愿望。记得那时从宿舍背着上网本去图书馆学习、上网,是一件很拉风的事情。身边的同学朋友买不起笔记本,几乎人手一台上网本,不图性能多强,但上网、浏览网页、聊Q都绰绰有余。 缺乏创新将上网本推向深渊
上网本的发展很快,但是也很快就遇到了瓶颈,尤其是处理器性能的局限导致这类产品很难成为全能的多面手。说到底它本身就是一个用来上网的产品,起初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还是价格。当主流笔记本的价格也下降到3000左右的时候,上网本那如同鸡肋一般的性能表现就没有竞争力了。另外超极本也是迅速红火起来,虽然很贵,但是对于希望超轻薄移动的用户来说,价格并不是第一要素,性能与便携性能够实现理想的平衡才是第一位的。 对于上网本造成更致命打击的是平板电脑的崛起,不仅足够满足一些简单的Office功能,而拥有在线视频、聊天、上网浏览等等功能,加上丰富的触控娱乐软件的出现受到的用户的青睐。平板电脑上网功能与上网本重叠,而且平板电脑还具备了非常新颖的触控能力,便捷、轻薄方面同样也秒杀上网本。 上网本的纠结: 上网本的诞生是一个时期的特殊产品,就如同当年BB机迅速被手机所替代一样。笔者觉得上网本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挤压殆尽,当“拥有键盘”“完整的windows操作系统”“不到2000元的价格”不再成为优势时,上网本的这个用户群体数量萎缩也是理所应当。 点评:上网本已经成功的完成了历史任务,现在还在坚持出货的也仅仅剩下几家一线厂商和部分不知名的小厂商,一个行业从蓝海到红海的转变是很快,当所有人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时,早已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 寄语:上网本的诞生本身就是一种退步,因为它除了价格便宜和体积小以外,不再有任何优点,是一种为压低价格而制造的低成本产品。 胶卷:记载着几辈人的难忘的记忆 “色彩迷人有乐凯”、“柯达,串起生活每一刻”、“超越色彩,动感富士”,在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视广告中,这三条曾是家喻户晓的广告语。那个年代,胶卷记载了几辈人的难忘记忆。 胶卷的出现所创造的精彩色彩生活是无比伟大的成就。但是技术的变革从来就不因谁创造过历史就手软。自2000年起,数码相机市场便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并一度出现集体爆发的趋势。在这个数码相机飞速增长的时期,佳能、索尼、尼康、三星等数码企业纷纷杀入相机领域,其绝对的技术优势对传统胶片领域构成了致命的冲击。这一年,全球数码成像市场翻了将近两倍,全球彩色胶卷的需求也开始渐入低潮。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2012年“红”乐凯停止生产彩胶,“黄”柯达宣布破产,“绿”富士开卖护肤品,三大曾代表了胶片时代顶峰辉煌的巨头,正面临着退出胶片业后或生或死的集体转型。 柯达:胶卷起家 破产告终 谈起胶卷,不得不提起一家公司,它曾是是胶卷行业发展的缩影,胶卷行业的代名词,它就是柯达。 这家“百年老店”,曾创下了无数辉煌:1975年柯达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开创了技术的新潮流。从1900年到1999年,柯达的工程师们共获得了19576项专利,长期霸占着行业领跑者的地位。柯达员工曾说:“哪怕给柯达擦地板,我也觉得骄傲。”然而技术变革是残酷的,曾经如日中天的巨头,不得不面临着最终破产的命运。 2012年,也成了伊士曼柯达的“死亡日”,过往辉煌在金字招牌倒下时灰飞烟灭。全世界的摄影爱好者对柯达胶卷宣布破产后发出无限的感慨,柯达已成为历史的数码时代,除了对过往的一种集体怀旧,胶卷究竟还有多少意义? 寄语:这些曾为中国万千家庭留下“美好一刻”的彩色胶卷,连同胶片相机一起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 总结: 光驱,上网本,MP3,胶卷……这些曾经在我们生活、工作、娱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但在科技面前,没有人能一直高高在上,时代会抛弃一切的落伍者!当我们在缅怀这些已经消失的IT产品时,也是警示我们要不断进取,与时俱进。 |
鏀惰棌鎴愬姛鏌ョ湅鏀惰棌>>
正在阅读:你还记得多少?那些即将逝去的IT产品你还记得多少?那些即将逝去的IT产品
2013-10-24 00:24
出处:PConline原创
责任编辑:chenzhangwu
为您推荐
IT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