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机械硬盘成业界毒瘤?浅谈5年间HDD/SSD发展机械硬盘成业界毒瘤?浅谈5年间HDD/SSD发展

2015-10-28 00:15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James、Man.3 责任编辑:chenzhangwu

2010-2015 SSD发展事记

●容量逐年提升

  2010年,就算是小容量的SSD,也并非一般用户买得起,都是土豪锦上添花的玩意。2011年,30-40G的SSD价格逐渐回落,60G/64G登堂入室,这样的小容量SSD作为系统盘,极大提升操作系统流畅性,提高用户体验。2012年,主流SSD已经到120G、128G这样级别,除了系统盘,还有可以装更多常用软件。直至现在,256G甚至512G SSD价格也容易接受多了,容量价格比提升非常明显。

2TB

  在2010年,60G左右的SSD已高端级别,120/128G已经是旗舰代表。而到了今年,SSD已经达到2TB级别,容量上跟传统HDD非常接近。三星首次将3D堆叠NAND带到了消费领域,通过改进型的Charge Trap Flash技术,在一个3D的空间内垂直互连各个层面的存储单元,使得在同样的平面内获得更多的存储空间。3D V-NAND颗粒的出现,把单颗容量提高到到惊人的256GB,未来SSD的容量超越HDD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三星引领TLC潮流

  2012年底,三星发布全球首款TLC固态硬盘。TLC是2bit/cell的MLC闪存延伸,TLC达到3bit/cell。TLC闪存存储密度高,容量至少达到MLC的1.5倍,而且制造成本最低,其价格较之MLC闪存最大降低50%,因此对普及大容量SSD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然而TLC闪存也有不足,读写速度比MLC产品要慢一些,且TLC闪存可擦写次数较少,寿命不足等为人所诟病。甚至iPhone6也因为使用TLC闪存而起了风波。

iphone

  在理论层面上,TLC储存芯片无论在速度、寿命上都比以往MLC要逊色一些,但实际使用上,TLC的使用体验并没有那么糟糕。相比于劣势,TLC的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成本低,推动大容量SSD功不可没;另一方面,储存密度提高,对移动设备的储存需求有很大帮助。

●M.2接口SSD更快更轻薄更快

  近些年超极本、平板电脑、二合一等超薄PC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由于超薄的特性,对硬盘的体积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Intel推出的一种替代mSATA新的接口规范——M.2。M.2标准的SSD同mSATA一样可以进行单面NAND闪存颗粒的布置,也可以进行双面布置,其中单面布置的总厚度仅有2.75mm,而双面布置的厚度也仅为3.85mm。

 M.2

  M.2 SSD之所以能全面爆发,跟它的接口理论速度有很大关系。由于SSD性能突飞猛进,传统的SATA3.0接口仅600MB/s理论传输速度远远达不到要求。M.2接口有两种类型:Socket 2和Socket 3,其中Socket2支持SATA、PCI-E X2接口,而如果采用PCI-E ×2接口标准,最大的读取速度可以达到700MB/s,写入也能达到550MB/s。而其中的Socket 3可支持PCI-E ×4接口,理论带宽可达4GB/s。全新的三星950 Pro系列固态硬盘,最高读写速度达2.5GB/s,更是让传统的HDD无法企及。

  小结:从2010年开始,SSD开始进入我们视野,就算抛开TLC、V-NAND、M.2接口等等这些技术因素,单凭着这几年容量的增加和价格的下降已非常带感。现在装机不带个SSD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了。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SSD要跟HDD平起平坐,指日可待。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热门排行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