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迎接6Gb到来!细数引领硬盘性能的新技术迎接6Gb到来!细数引领硬盘性能的新技术

2009-11-12 02:44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里昂 责任编辑:chenxuhua

串行ATA接口:SATA

  有经验的DIYer应该知道,影响硬盘传输速度的一直是硬盘内部的传输速率,而不是外部接口的传输速率。不过,自从垂直记录技术得到全面应用、磁盘记录密度的不断增加,主流硬盘的传输性能早已超过100MB/s,并行PATA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在接口的物理设计上,宽大的PATA接口和线材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机箱内部的散热风道,长度上较短的PATA线降低了理线的灵活性,加上没有任何的热插拔能力,PATA被淘汰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技嘉 GA-EP55-UD6
10个SATA口,换作PATA的话占的空间要大几倍

  传输方式上,SATA是点对点的串行传输方式,每个SATA设备可以独占一个SATA通道的所有带宽,避免了PATA并行传输方式一个通道上两个设备抢带宽的问题和跳线的麻烦;传输速度上,SATA从1.5Gb/s(150MB/s)、3.0Gb/s(300MB/s),到最新的6.0Gb/s,比PATA最高的133MB/s要高出很多。关于传输速率有些朋友可能会很困惑,例如SATA 3.0Gb/s的传输速度为什么会是300MB/s?这是因为SATA所使用的是被称为8b/10b的编码,这种机制下实际为8 bits的数据按10-bit进行打包发送,8b/10b的编码效率为80%,加上每个Byte等于8 bit,所以3.0Gbps=3000/8 x 80%=300MB/s。

sata-ide
PATA数据线(左)和SATA数据线(右)

  在接插件上,相信不少老老家都经历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手都搞痛了都无法把IDE数据线和4pin电源线从设备拔下来的尴尬。而SATA大幅减少了数据插头和电源插头的体积,可以轻松进行插拔操作,并带来了热插拔特性。在数据线的长度和体积上SATA也占尽优势,可达1米的长度和极小的体积,使SATA线可以在机箱内部轻松走线,既可以美观又能帮助机箱内部散热,而较短且宽大的IDE线就不能比了。

  关于SATA接口的插拔次数流传着一个误区:SATA接口能插拔50次。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在SATA规范中有规定:内部连接器的耐用性不得低于50个插拔循环,也就是说,遵从规范生产的SATA接口产品,其耐插拔能力是不能低于50次,而不是最多50次,是下限而不是上限。

sata
ESATA(左)和SATA(右)接插件对比

  过去我们在机箱外部连接移动硬盘等设备一般是采用USB2.0或火线1394接口,但这两种接口的实际传输能力(USB 2.0约30MB/s;IEEE1394约40MB/s)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硬盘(超过100MB/s)的性能需求。而eSATA的出现使用户在电脑外部连接SATA设备也可以获得和内部连接相同的效果。对于内部接口SATA,外部的eSATA接口仅仅是在接插件上改进了耐插拔性、插拔次数可超过2000次;而内部的针定义是和SATA接口完全一致的。

  如此看来,eSATA口可以看作是SATA接口的延伸和扩展,这样的功能升级无需芯片转换,也就没有任何会产生损耗的转换过程,所以eSATA接口和SATA接口的传输速度是完全一样的,分别不过一个是外部接口、一个是内部接口而已。eSATA功能的实现功能的成本极低,最大的缺点需要单独提供设备的电源。因此,性能优秀、成本低的eSATA接口也成为最新的USB 3.0技术的最大对手。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热门排行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