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杂谈]本月7日晚,索尼首款由PS4移植至PC的第一方游戏《地平线:零之曙光》(后文简称《地平线》)正式解锁。由于《地平线》和《死亡搁浅》使用了相同的引擎,而且在《死亡搁浅》的开发过程中,游骑兵也对小岛工作室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包括小编在内的不少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地平线的游戏体验应该和死亡搁浅一般丝滑。 然而事情并不像玩家想象的那么简单,经过一番测试后,游骑兵狠狠地打了我的脸。 在发售当天,游戏在Steam上的评价一路走低,玩家普遍差评的原因在于游戏崩溃和帧数过低,而我们太平洋电脑网今天就为大家带来这篇地平线的硬件测试,为大家揭秘《地平线》备受PC玩家差评的原因。 本次主要测试CPU和显卡对于《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帧数的影响,由于地平线游戏本身非常吃硬件,因此添加了几个对帧数影响比较大的特效单独进行对比,以提供指南,方便配置不是特别高的玩家根据自己硬件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测试平台-高端硬件本次参与测试的平台如下:
这次测试我们也尽可能搜罗了一堆有代表价值的硬件。 如果玩家首次进入游戏会自动检测玩家的硬件并设置画质,而且其过程之长慢的令人发指(由于测试过程中需要更换显卡并重装显卡驱动,每次5-10分钟的等待过程异常煎熬)而且自动设置的画质仍出现时不时的卡顿情况,体验并不好。 测试场景-BenchMark问题太多,根本不能作为参考虽然地平线自带benchmark可以进行测试帧数, 但是结果并不完全准确,可能是因为游戏原始设计的时候是为了让开放世界能在PS4上流畅地运行,游戏本身在读取完成后还会有几秒的读取时间进行缓存,而这个特性在PC上并没有被关闭,因此出现了在启动benchmark后,游戏系统仍然在缓存素材,导致帧数出现下降的情况。而且更严重的问题时是,当显卡的显存越大时,进行缓存时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另一个问题是,当显卡的显存小于4G时,一旦开启4K分辨率,会出现纹理缺失的情况,导致测试的结果比实际结果要高,因此在4K分辨率的帧数测试中不包含任何显存小于6GB的显卡。 《地平线》自带的benchmark以游戏中最繁华的子午城为测试场景的主题,虽然好看,但是成绩却不甚准确。 因此我们选择了游戏内的实际场景,通过读档的方式,从第一个篝火点行走至第二个篝火点并开启MSI Afterburner对帧数进行记录。 CPU测试-4核已成为瓶颈首先进行的是CPU性能测试,为了确保显卡不会带来瓶颈,我们选择了RTX2080Ti在1080P分辨率最低画质(效能优先)的设置下对CPU进行测试。 说明一下,由于游戏是开放性世界,不能保证每次测试的情况完全一致,因此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注*在本次测试中通过关闭核心的操作对入门级CPU进行了模拟。】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测试成绩: 本次测试中,AMD的CPU有着较好的表现,但是自身并没有和英特尔同级别的产品拉开太大的差距,一种可能是显卡造成了瓶颈,另一种可能就是游戏厂商游骑兵对于PC的硬件优化确实不到位。 因此我们尝试拉高游戏的特效设置,在最高画质下对帧数进行记录,得到了下面的结果,的确是显卡拖了后腿,可见在三年后登陆PC的《地平线》想拉满特效流畅进行游戏对于不少玩家来说仍然是一种奢望。 虽然由于显卡瓶颈我们很难得出哪个CPU在《地平线》中的表现更好,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只有四个物理核心的CPU或多或少的被六核CPU拉开了差距,即使是通过关核4C8T全核超频至5.2Ghz的酷睿i9-9900KF也被6C12T全核4.2的2700X超越。而因为ZEN+架构已经有些老迈,4C4T全核4.0的Ryzen7 2700X已经明显的拖了2080Ti的后腿。 上面则是游戏的一些画质对比,可以看出高画质与低画质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显卡测试-GCN架构已被抛弃在显卡性能测试中,我们选择了上一个测试中表现最佳的酷睿i9-9900KF作为参测处理器,测试的场景仍然为从第一个篝火点沿着路线行走至第二个点亮的篝火点,使用MSI Afterburner记录平均帧数。 主流分辨率(1080P): 在极致画质下,上一代的甜品级显卡和当下入门级的GTX1650出现了力不从心的状况,但帧数也在30帧以上,体验上仍会优于PS4,这类显卡建议在游戏中设置锁定30帧来获得最佳的游戏体验。 不过比较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作为AMD前代旗舰的RX VEGA 64居然惨遭图灵甜品卡GTX1660Ti的虐杀,而当年AMD为对抗RTX2080而准备的RadeonVII也被对手拉开了一大截差距,可能AMD目前驱动部门的工作重心都在RDNA架构的效能上了,即使换上了最新驱动,《地平线》也对GCN架构显卡非常不友好。 相比之下RDNA架构的57两兄弟表现都比较好,5700甚至实现了越级反杀,不但击败了RTX2070,还将自己的老大哥RadeonVII斩落马下,而作为RDNA1旗舰的5700XT距离RTX2080的差距也极小。 高清分辨率(1440P) 这部分测试仅使用了1080P测试中,平均帧数高于60帧的显卡进行测试,因此GTX1660Ti及以下的显卡都被淘汰。 在2K分辨率下,结果变化不大,RTX2080凭借着更多的CUDA和更高的性能进一步拉开了自己和5700XT的差距,而幸运的是,RadeonVII终于依靠着更多的流处理器超过了5700,挽回了一点颜面,不过仍然不及自己的后辈5700XT。由于游戏不支持DLSS以及FFX,守门员RTX2060的帧数比较惨,但是如果设置锁定30帧,还是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游戏体验。 超清4K分辨率(2160P) 接下来的4K分辨率测试中,仍然选择了参与2K分辨率测试的显卡进行对比,如果抽取2K分辨率表现60帧以上的显卡,样本就太少了。 《地平线》虽然是一款几年前发售的主机游戏,但是在PC版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仍然是一个硬件杀手,参与4K分辨率测试的显卡,仅有RTX2080Ti一款显卡可以勉强达到平均60帧以上的水平。而AMD这边更是全军覆没,帧数甚至不足40帧,这种情况下还是选择老老实实降低分辨率,或者锁定30帧进行游戏比较合适。 画质怎么设置最聪明?测试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能不能通过降低一些无关紧要的特效来达成提升帧数的目的,因此就有了下面的测试,测试都采用同一张显卡: 1.阴影效果 阴影效果对于帧数的影响是最高的甚至比调整贴图质量影响还大,因此在不太影响观感的情况下,建议玩家将阴影效果设置为中,保证画面质量的同时还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帧数。 2.反光效果 反光效果对于帧数的影响较低,而且多出现在一些玩家一般注意不到,并且无伤大雅的地方,我们在截图的时候专门选择了河边比较明显能看出反射差异的地方,如果在没有水面的区域,反射效果的差距更加不明显。因此建议玩家将反光效果也设置为中,既能保证画质也能保证运行的流畅性。 3.环境光遮蔽 环境光遮蔽对于画面效果还是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对于帧数影响极小,因此建议玩家将环境光遮蔽设置为极致。 4.屏幕长宽比设置 《地平线》支持1:1;4:3;16:9;21:9;32:9等多种长宽比,如果玩家使用的是标准长宽比(16:9)的显示器,有觉得帧数不足的时候可以通过设置成21:9的长宽比减少实际输出画面的像素来提升帧数,不过损失就是对于宽屏的UI适配不算很好,某些情况下可能稍显别扭。 总结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机器生物和智械危机题材的科幻迷玩家,还是非常推荐游玩《地平线》的。 在硬件配置推荐方面,一台拥有6核心CPU的电脑,以及一张图灵架构的甜品显卡就能在1080P的主流分辨率下为玩家带来相对不错的游戏体验;而假如想要爽完2K分辨率,显卡则建议升级到RX 5700及同等水平的图灵显卡;如果想要4K下爽完,似乎只有RTX2080Ti才能满足你的要求了。 |
正在阅读:《地平线:零之曙光》硬件需求测试:这游戏优化太迷 老架构被抛弃 4核CPU不够用《地平线:零之曙光》硬件需求测试:这游戏优化太迷 老架构被抛弃 4核CPU不够用
2020-08-13 00:15
出处:PConline原创
责任编辑:lizhuo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