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横评】当机械硬盘还在7200rpm的转速上徘徊不前,固态硬盘却早已突破了300MB/s的SATA2接口极限,并朝着SATA3的600MB/s速度极限大幅迈去。从一开始两种的存储介质就有着截然不同的地位,如果说传统的机械硬盘是一辆安全稳定的大客车,那么不断刷新记录的固态硬盘就是只为速度而生的超级跑车。SandForce、Marvell推出支持SATA3的主控芯片,就是像是给固态硬盘换上了更加高性能的引擎。 我们找来了一票支持SATA3接口固态硬盘,其中包含三款SandForce主控固态硬盘和一款Marvell主控固态硬盘,这与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比例类似。因此本次评测可谓是三英战吕布,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详细的评测,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速度之王。 ----------------------------------------------------------------------------- 如果您还不了解固态硬盘,建议先阅读下面的文章: 其实你不懂我的“芯” 固态硬盘主控详解: 今年能否普及?编辑带你全面认识固态硬盘 更多精选DIY类资讯,尽在PConline DIY频道官方微博 ----------------------------------------------------------------------------- 本次横评产品赏析:
参与本次高速固态硬盘横向评测的一共有4款产品,它们的容量都在120GB左右,价格都在1700元~2400元左右,价格相对比较昂贵,相当一台入门级主机的价格。这4款产品的具体型号与详细参数如下:
这四款高速SSD固态硬盘产品,从外观上没有很大的区别,主要区别来自内部的主控芯片。由于支持SATA3的主控只有SandForce、Marvell两家,因此本次横向评测的四款产品也自然都分别采用了这两家的产品。 主控芯片介绍: SandForce是目前业内唯一能在固态硬盘(SSD)技术上与Intel抗衡的企业,其第2代方案里面的SF-2000主控片系列具备读写超过500MB/s、随机读写60000 IOPS的优异性能,更支持最新的SATA3接口。因此市面很多SATA3的固态应盘均采用了这一主控方案。 说起Marvell,大家可能不是那么熟悉,不过目前大家用的机械硬盘的主控芯片基本上都是它的芯片。上一代88SS9174-BJP2主控就已经率先支持SATA3接口,而最新的88SS9174-BKK2,针对8K算法优化,性能进一步提升。从参数对照表上发现,SandForce二代主控的标称速度远远高于Marvell主控,那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评测平台及方法介绍:
我们本次对这四款高端固态硬盘进行了详细的对比测试,测试项目分别是理论性能测试及实际应用的测试,所使用的测试软件分别为PCMark Vantage、ATTO Disk Benchmark、AS SSD Benchmark、HD Tach 、HD Tune、CrystalDiskMark以及Fastcopy 1.99。 --》如果您不打算逐个对比产品,可点击这里跳入最后一页直接查阅评测总结《-- 评测产品:威刚 S511 120GB
威刚S511固态硬盘容量为120GB,采用了SATA 6Gb/s,并且提供3年的质保,同时还赠送一块转3.5英寸支架。 威刚S511 120GB固态硬盘采用银色铝合金外壳,提供优异的散热效能。整体外观延续威刚以往一贯的格调。威刚S511共有60GB、120GB、240GB和480GB容量可供选择。 固态硬盘为标准型2.5寸规格,包装内附上2.5寸转3.5寸托架,以便消费者适用于个人笔记本电脑及特定桌面台式机。 打开铝合金外壳可以清楚的看到其绿色PCB电路板,主控和闪存芯片的排列十分规整。 固态硬盘搭载了一颗SF-2281VB1-SDC主控芯片,原生支持SATA 6Gbps,60000 IOPS随机读写,500MB/s连续读写,就性能而言较上代有明显的提升。 PCB正反面各有8颗Flash闪存芯片,单颗8GB总共16颗组成128GB的容量。芯片是采用型号为29F64G08TAAME的Micron Flash颗粒。这款硬盘的标称容量为120GB,剩余的8GB则被用来用作缓存。 评测产品:博帝 Wildfire 120G 博帝Wildfire 固态硬盘容量提供120GB至480GB的超大容量选择,并享有三年保固服务。固态硬盘采用了和外包装相符合配色的设计,灰色烤漆的金属外壳经过磨砂处理,拿在手上颇有质感。 Wildfire系列固态硬盘为标准型2.5寸规格,包装内附上2.5寸转3.5寸托架,以便消费者适用于个人笔记本电脑及特定桌面台式机。 博帝Wildfire系列固态硬盘采用原厂最新版本3.1.9的固件,是现今市场上bug-free的高阶SATA3产品,避免了类似其他品牌因为坏碟效能降低而造成产品回收的情形。 博帝Wildfire 120G固态硬盘采用绿色PCB板。PCB背部有空焊的位置,这些都是为了进一步生产更大容量的SSD而预留的闪存芯片位置,相信240GB容量版本的Wildfire会将这些空位填满。 博帝Wildfire 120G固态硬盘采用了一颗SandForce出品的SF-2281VB1-SDC主控芯片,支持SATA 6Gbps接口。 博帝Wildfire 120G固态硬盘一共采用8颗编号为:TH58TA67D2FBA89的东芝闪存芯片。 评测产品:Crucial 英睿达m4 128GB
在中国发售的Crucial 英睿达m4固态硬盘容量包含64GB到512GB的各个规格。外包装上不同于前代C300的红黄色,Crucial 英睿达m4采用养眼的蓝白色组合,显得十分清新。包装上印有4K随机读写达到20000 IOPS,最大读取速度500MB/s,最大写入速度450MB/s。 Crucial 英睿达m4固态硬盘采用了和外包装相符合配色的设计,灰色烤漆的金属外壳经过磨砂处理,拿在手上颇有质感。 从铭牌上可以看到,该产品属于Crucial 英睿达 m4系列,尺寸为2.5英寸,产品容量为128GB,并且采用SATA 6Gbps接口技术,固件版本为0001,产地为新加坡。 Crucial 英睿达m4 128GB固态硬盘采用绿色PCB板。反两面共搭载16颗闪存芯片,一颗Marvell 88SS9174-BKK2主控芯片,一颗美光原厂的128MB DDR3 1333 DRAM高速缓存芯片。 硬盘采用了Marvell 88SS9174-BKK2主控芯片,与88SS9174-BJP2不同之处在于步进不一样,BKK2针对8K算法优化,固件算法有所提高,支持SATA 6Gbps接口。 Crucial 英睿达m4 128GB固态硬盘一共采用16颗编号为:29F64G08CFACB的美光25nm工艺MLC NAND闪存芯片,单颗容量为16GB,总容量为256GB。 评测产品:OCZ Solid 3 SATA III 120G
OCZ Solid 3 SATA III系列固态硬盘外壳正面和Vertex3、Agility 3一样采用了和外包装相符合的设计,并且背面还经过了拉丝工艺处理,拿在手上颇有质感。 OCZ Solid 3 SATA III系列固态硬盘在接口上升级为了拥有更高带宽的SATA 6Gbps接口。 从铭牌上可以看到,OCZ Solid 3 SATA III系列固态硬盘供电为5V 0.35A,通过了CE、FCC、RoHS等多项认证,产地是台湾。
OCZ Solid3 SATA3 120G固态硬盘由PCB板正反两面共16颗闪存颗粒+1颗控制芯片组成。 OCZ Solid3 SATA3 60G固态硬盘采用的SandForce第2代主控方案SF-2000系列,具体型号为:SF-2281VB1-SDC,采用400针TFBGA封装,尺寸为14×14毫米,支持SATA 6Gbps接口,产自台湾。 OCZ Solid3 SATA3 120G固态硬盘一共采用了编号为:29F64G08CBAAA的8颗镁光MLC NAND闪存芯片,单颗容量为8GB,总容量为128GB,不过由于保留了8GB作为超容量缓存(Over-Provisioning Cache),所以产品标称容量为120GB。 在测试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本次横评的四块固态硬盘。
可以说现在的固态硬盘在外观和做工部分都有着同质化的现象,更多的区别来自内部用料。以下就是本次横评的固态硬盘之间的一些区别: 1.除了Crucial 英睿达m4 128GB采用Marvell 88SS9174-BKK2主控芯片,其余三家均采用SF-2281VB1-SDC主控; CrystalDiskMark软件性能测试: CrystalDiskMark软件是一个测试你的硬盘或者存储设备的小巧工具,简单易于操作的界面让你随时可以测试你的存储设备,测试存储设备大小和测试数字都可以选择,还可测试可读和可写的速度。相关技术名词:Seq:连续读/写测试,区块大小为1024KB。512K:随机读/写测试,区块大小为512KB。4K:随机读/写测试,区块大小为4KB。4K QD32:针对NCQ和AHCI硬盘的随机读/写测试,区块大小为4KB,队列深度为32。
小结:四块固态硬盘在第一回合就杀的难解难分。不过在连续读写部分,使用SF-2281VB1-SDC主控的三块硬盘都不能达到标称速度,只有用Marvell 88SS9174-BKK2主控的Crucial 英睿达m4超过了标称速度。固态硬盘最重要的4K的随机读写部分,四张固态硬盘的成绩都差不多,入门级的OCZ Solid 3 SATA III 120G的也拿出了一个入门级的表现。 AS SSD Benchmark数据传输测试: 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专门的固态硬盘基准性能测试,它的测试内容很全面,包括了4个方面的测试(顺序读写、4K随机读写、64线程4K读写、寻道时间)。在测试中,测试文件的大小为1G Byte。通过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可以很全面的了解一款SSD的性能。
小结:第二回合之前的情况类似,在顺序读写方面SandForce的产品在读取速度方面依旧有着不错的成绩,在写入速度和4K随机存取方面,Marvell 88SS9174-BKK2主控的产品更有优势。而且在总得分上,采用Marvell 88SS9174-BKK2主控的m4得分更高。 PCMark Vantage HDD性能测试: PCMark Vantage是Futuremark推出的基准测试软件,可以较好地反映出PC实际的整机性能。无论什么样的PC,都能在PCMark Vantage里通过得分了解自己电脑的各组件性能强弱。测试项目包括使用Windows Defender、《Alan Wake》游戏、图像导入、Windows Vista启动、视频编辑、媒体中心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搜索和归类,以及以下程序的启动:Office Word 2007、Adobe Photoshop CS2、Internet Explorer、Outlook 2007等共八个项目。 小结:第三回合的情况似乎发生的逆转,采用Marvell 88SS9174-BKK2主控的m4终于爆发了一把,在更贴近实际使用的PCMark Vantage HDD磁盘性能测试中和之前表现优秀的SandForce的产品几乎打了个平手。 ATTO Disk Benchmark性能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磁盘传输速率检测软件,可以用来检测硬盘、U盘、存储卡及其它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该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包按0.5K、1.0K、 2.0K直到到8192.0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很好的说明了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对磁盘速度的影响。 小结:上面罗列的各个固态硬盘标称的最大读写速度,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能明白那些数据是从何而来的了。各个厂家也是利用了老牌的测试软件ATTO Disk Benchmark来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威刚和博帝的实际成绩离标称的还差那么一点,而Crucial 英睿达和OCZ的产品则是略高于标称水准,当然这也和测试平台不同有关。 HD Tach 3.0.1.0测试(Long bench): HD Tach是各种硬盘评测中常用的工具软件,其评测结果能较好地反应出磁盘性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软件自带一个硬盘性能资料库,方便用户与测试的磁盘作对比,从而可知所测的磁盘性能处于什么水平。 小结:本项测试中,四块固态硬盘又回到了难解难分的状态。不过m4的写入速度依旧低于其他三家,值得一提是OCZ的小弟在这回合中爆发了,一举pk掉了同为SF主控的另外两个大哥,看来即便是入门级定位,OCZ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HD Tune Pro 4.01测试: HD Tune是一款较常用的硬盘工具软件,能检测出硬盘的固件版本、序列号、容量、缓存大小以及当前的Ultra DMA模式等基本信息,另外硬盘传输速率测试、健康状态检测、温度检测及磁盘表面扫描等功能。其中硬盘传输速率测试常被用户用于检测硬盘的性能。
小结:本项测试中采用SandForce主控的产品依旧延续着优异的表现,采用的Marvell主控的则明显和前者不是同一风格,没有夸张的读写速度,却拥有更短的存取时间。 Fastcopy实际应用测试(单个文件以及文件夹复制): Fastcopy,是一个以优秀的文件复制工具,其复制速度比Windows自带的复制功能要快得多,因此该软件也被喻为最快的文件复制工具。我们用它进行文件复制测试,毕竟复制操作是用户平时用得最多的写入操作之一,测试结果能较真实反应出磁盘在复制操作中的性能差距。
测试小结:复制测试中的成绩有些出乎意料,表现突出了居然是之前一直隐忍的m4,就OCZ的入门级固态硬盘也拿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PConline评测室总结:
我们统计每个项目中各块硬盘的测试情况,并将突出者标红,希望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四款固态硬盘间的差异。
采用了SandForce第二代主控芯片的固态硬盘都能拥有极高的读写速度,特别是最大顺序读取已经来到550MB/s,理论最大600MB/s的SATA3接口倍感压力。这和SandForce主控方案的固态硬盘都拥有一定规格的超容量缓存有关,比如64G容量就会预留4G,128G则预留8G,依次类推。因为对于任何写入密集型应用,缓存(典型的DRAM)明显快过NAND闪存速度,所以打开写入缓冲能够提升SSD的性能。但是如此一来,存储在缓存中的文件就面临诸如突然掉电之类的威胁。 而作为较早支持SATA3的Marvell主控,新一代产品只是算法有所优化,同时25nm闪存颗粒由于高延迟也限制了写入性能,并且没有类似超容量缓存的设计,因此在一些软件上的跑分不如SF主控。这个应该是从企业级产品P300上沿用下来的优化,但关闭缓存能保证更高数据可靠性,同时队列深度加大时下仍然有高性能,比如复制文件时速度更快。可以说,不同的主控有不同的算法,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同。 总的来说,固态硬盘速度之王的称号毫无疑问是应该授予采用SF二代主控的高端产品,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固态硬盘更重要的指标是稳定性。未来固态硬盘一定会朝着更大更快更稳定的方向发展,随着25nm工艺的成熟,固件算法的提高,更大的容量和更低的价格就能实现。[返回频道首页] |
闂傚倷娴囬妴鈧柛瀣崌閺岀喖顢涘⿰鍐炬毉濡炪們鍎查崹鍧楀蓟閻旇 鍋撳☉娅亝鎱ㄩ崶褉鏀芥い鏇炴鐎氾拷闂傚倷绀侀幖顐ゆ偖椤愶箑纾块柛鎰嚋閼板潡鏌涘☉娆愮稇缂備讲鏅犻弻鐔碱敍濠婂喚鏆銈冨劵閹凤拷>>
0正在阅读:三英战吕布!四大高速固态硬盘全面横评三英战吕布!四大高速固态硬盘全面横评
2011-09-13 00:15
出处:PConline原创
责任编辑:xiezin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