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高峰:速龙 XP 速龙 XP,也就是Athlon XP的中文名。是AMD在Thunderbird核心的Athlon基础上改进而来,前后共发布了Palomino、Thoroughbred、Barton三代的Athlon XP,还有Barton简化版Thrton,同样使用Socket A接口,却改用了更为先进的OPGA封装。并继K5时代后,AMD重新使用了PR值来标称处理器性能。同时,当时还有速龙 MP的产品线,只用于非DIY硬件领域,所以我们不多介绍。 第一代速龙 XP:代号Palomino
对于频率与性能的理解,AMD与Intel开始分道扬镳。前面已经提到Willamette的Pentium 4开始了频率制霸的道路,而AMD的依然进行小修小改,推出Palomino的Athlon XP。XP的名字,蹭上了当时十分火热的Windows XP的热点。
Palomino Athlon XP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采用133 MHz外频,带有256 KB的全速L2 cache,依然采用Socket A插槽。该系列PR值为1500+至2100+之间,实际频率分别为1333到1733MHz。 集成超标量浮点运算单元的设计,兼容SSE指令集,让Palomino Athlon XP的性能让当时的业界十分震惊。因为人们第一次见识到Intel的中流砥柱P4处理器被打得如此的狼狈,即使后来Intel推出了130nm制程的Northwood P4,在超长而且效率低下的管线拖累下,首发最高频的2.0GHz却被Athlon XP 1900+打得满地找牙,除了商务应用,全部被Athlon XP技术性击倒。
平心而论,Palomino Athlon XP是笔者玩DIY历史中第一颗印象最深的CPU。说句题外话,当年看某杂志2002年的一期评测对AMD对Intel CPU全家族包围的性能压制,笔者还记忆深刻。从Palomino Athlon XP这一代开始,AMD CPU就被贴上游戏性能良心的标签。不过由于当时180nm制程面对越来越高的频率提升,Palomino Athlon XP唯一的不足就是那可怕的发热量。 顺便提一句,从Athlon开始的铅笔大法黑科技解锁倍频的方法,在Palomino Athlon XP这一代终于被AMD封锁了。虽然当时不断传出Palomino及以后的Athlon XP都能成功解锁倍频的消息,但是成功率不高,也有烧硬件的风险。于是,Athlon XP的超频逐渐往超外频靠拢了。但是,即使这样也依然不减其超频魅力,Athlon XP 1700+超频到2700+比比皆是。不仅AMD,Intel也有历史首次实现超频幅度达到1GHz的CPU。那段时期,可谓超频的盛世。 第二代速龙 XP:代号Thoroughbred Palomino Athlon XP犹如脱缰的野马,脾气火爆。为了冷静下来,130nm工艺愈发重要。同时,Northwood P4在130nm的加持下,凭借着超长管线的特性,频率紧喷。“将勤补拙”的P4很快重夺性能领先地位。
2002年6月,AMD终于推出了Thoroughbred核心的Athlon XP,采用了130nm工艺,降低了功耗。不过内部线路并没有进行多大的改进,依然是256 KB的全速L2 cache,与Palomino Athlon XP相比在性能上没有任何提升。 不过130纳米的工艺在初期遇到了困难,所以高频率的Thoroughbred Athlon XP大量铺货时间也是一拖再拖,直到2002年11月才大量上市低频率的Athlon XP 1700+与1800+。
Thoroughbred Athlon XP真正的实力,为B0步进版本。B0版拥有133 MHz和166 MHz两种外频的型号,PR值为1700+至2800+之间,其中B0版的1700+和1800+只拥有133 MHz外频。正因为较低的外频,加上130nm制程带来更低发热与功耗,使得这两颗CPU相当能超。
由于架构没有任何变化,只靠频率提升的新一代Thoroughbred Athlon XP在与当时的动辄3.06GHz P4超线程处理器相比的确有点力不从心。不过,凭借着AMD传统的砸价策略,低端的Thoroughbred Athlon XP杀入500元以下价位,曾一度在零售市场上几乎完全压制住了缩水严重的赛扬处理器。 第三代速龙 XP:Barton “巴顿将军”来了!老DIY玩家的掌声在哪里? 第三代速龙 XP也是最后一代速龙 XP、也是速龙 XP最后的辉煌。由于Thoroughbred Athlon XP的推迟,AMD在新核心的研发更加谨慎,待到130nm更加成熟与产能更高时在推出。 2013年2月10日,Barton横空出世。依然采用0.13微米工艺制造,带有512 KB的全速L2 cache,拥有166 MHz和200 MHz两种外频的型号。PR值为2500+至3200+之间。 其中,Barton 2500+,成为了现象级的超频神器。采用166MHz外频的它,在不改变散热条件下,只需轻轻一点,166MHz稳定超频到200MHz外频,摇身一变变成Barton 3200+!中端的价格,轻松超频后性能叫板P4顶级产品。一时之间,满电脑城都是巴顿的回声。在速龙 64出现之前,巴顿可是速龙 XP最后的疯狂。
相比之下,由于Barton 2500+太经典了也太好超了,导致巴顿高端的CPU产品线销售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是,作为DIY玩家,Who Cares? 此外,为了更新低端产品线,AMD推出了Thorton架构的速龙 XP,在Barton的基础上简化而来。同样采用0.13微米工艺制造,拥有133 MHz外频,但只带有256 KB的全速L2 cache,有2000+、2200+、2400+三种型号。 总的来说,速龙XP,是AMD作为良心的企业形象的开始。性价比与超频性,让当时的DIY玩家玩得美滋滋。同时,面向用户实际应用的研发方向,也为下一代的处理器的辉煌,埋下了铺垫。
|
正在阅读:老玩家看了可能会哭!聊聊AMD处理器的来“龙”去脉老玩家看了可能会哭!聊聊AMD处理器的来“龙”去脉
2017-03-05 06:30
出处:PConline原创
责任编辑:liangzhijie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本文导航 | ||
|
网友评论
登录|QQ微博微信
欢迎参与讨论,分享你的看法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