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荣光:速龙 II 在Phenom II推出后,Athlon名义上已经相当于主流级的产品定位。为了与二代Phenom同步,Athlon X2再次改名,改成了Athlon II,于2009年秋季发布。 K10时代的Athlon II Athlon II系列采用AMD K10架构,与Phenom系列不同的是,Athlon II 处理器均不设L3缓存,但把旧有的每核512KB L2缓存增至每核1MB(四核仍为512KB)。另外,Athlon II的双核产品均属原生设计,命名Athlon II X2即并非通过屏蔽一颗四核处理器的其中两个内核,因此处理器的热设计功耗(TDP)也比Phenom II系列低。三核心的 Athlon II之核心架构也是与Athlon II X4相同,只是将其中一颗核心屏蔽起来作为市场区隔,命名为Athlon II X3。 部分Athlon II X4是Phenom II的六核心系列屏蔽L3缓存而得来的。比如Athlon II X4 640T,所以用户可以通过破解方法,打开被屏蔽的核心并打开L3缓存。于是,Athlon II X4 640T立即成为了当时的明星产品!只需通过BIOS设置,就摇身一变六核AMD X6-1405T!这种免费午餐,自然在当时的主流级DIY市场引起波澜。
事实上,由于Athlon II时代的阉割过于严重,难以与当时的Intel处理器竞争。在Phenom时代能被历史铭记的就只有可开核的Athlon II X4 640T而已。 APU时代的Athlon II AMD收购ATI后,提出的融合概念终于在2011年实现,APU诞生多年,却没有真正带来融合概念的广泛应用,却在千元内的整合市场发光发热。结束Phenom为代表的K10架构的历史后,AMD在高端市场以FX为主角,低端领域取出APU的CPU部分来进行武装入门主流级的CPU。 Athlon II X4 631就是产物,在2011年秋季推出。和以往的Athlon II系列不同,AMD Athlon II X4 631基于Husky微架构(改进版的K10),采用最新的32nm制作工艺,原生四核心设计,主频为2.6GHz,每个核心拥有1MB二级缓存(以往是512KB),最高支持DDR3-1866内存。采用FM1接口设计,只支持A75/A55主板,并不兼容以往AMD Athlon II X4的AM3主板。 四核心和不到500元的售价,一度成为市场的大热产品,也给固执于双核双线程的奔腾系列不少压力。2012年,AMD推出Athlon II X4 641,相比前者,主频从2.6Ghz提升到2.8GHz,而售价却是降到了400元出头,再次把性价比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了当时AMD CPU少有的明星产品。
至此,速龙 II的时代结束。
|
闂傚倸鍊搁崐宄懊归崶顒€违闁逞屽墴閺屾稓鈧綆鍋呭畷宀勬煛瀹€鈧崰鏍€佸☉妯峰牚闁告劗鍋撳В澶嬩繆閻愵亜鈧垿宕曢弻銉ュ瀭闁秆勵殔閽冪喖鏌i弮鍥モ偓鈧柛瀣尭閳藉鈻嶉褌绨奸柟渚垮姂瀹曟儼顦柡鈧懞銉d簻闁哄洨鍋為ˉ鐐烘倵濮樼偓瀚�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楠炴牠顢曢妶鍡椾粡濡炪倖鍔х粻鎴犲閸ф鐓曢柟閭﹀灱閸ゅ鏌ら弶鎸庡仴闁哄本绋戦埥澶娾枎閹邦喚鈻忕紓鍌氬€风拋鏌ュ疾閻樿钃熼柣鏃傗拡閺佸秵绻濇繝鍌氭灓闁哄棭鍘奸—鍐Χ閸愩劌濮烽梺鐟板殩閹凤拷>>
正在阅读:老玩家看了可能会哭!聊聊AMD处理器的来“龙”去脉老玩家看了可能会哭!聊聊AMD处理器的来“龙”去脉
2017-03-05 06:30
出处:PConline原创
责任编辑:liangzhijie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本文导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