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功耗对比评测 由于CPU的单独功耗在一般环境下无法准确测出,因此功耗测试部分我们进行的是整个平台的功耗测试,通过考察各平台的功耗差距,间接反映出各款CPU的功耗差距。我们选取了著名的烤机软件Orthos,采用Large模式,使CPU和内存等满载工作,而此时显卡为待机状态,然后记录功耗计上的读数。(空载测试开启各CPU的节能技术)  采用Orthos进行烤机测试
 平台功耗对比评测(显卡为待机状态)
得益于优秀的Sandy Birdge微架构和最先进的32nm制作工艺,Core i5 2500K的功耗控制非常出色,满载时相比其他三款CPU低了50瓦以上,以能耗比之高不言而喻。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另外三款CPU进行了默认电压的超频,但仍会增加几瓦的功耗。 11、PConline评测室总结 | CPU | 酷睿i5 2代 VS 酷睿i5 | 酷睿i5 2代 VS 酷睿2 | 酷睿i5 2代 VS 羿龙 II | 国际象棋 | ↑ 2% | ↑ 7% | ↑ 17% | wPrime | ↓ 4% | ↑ 16% | ↑ 7% | WinRAR | ↓ 2% | ↑ 43% | ↑ 38% | PhotoShop | ↑ 4% | ↑ 11% | ↑ 11% | 3D渲染 | ↑ 20% | ↑ 37% | ↑ 37% | 视频转换 | ↑ 15% | ↑ 23% | ↑ 29% | 3DMark Vantage | ↑ 12% | ↑ 27% | ↑ 47% | 3DMark 11 | ↑ 7% | ↑ 32% | ↑ 51% | 星际争霸2 | ↑ 4% | ↑ 28% | ↑ 41% | 使命召唤7 | ↑ 6% | ↑ 14% | ↑ 19% | 侠盗车手4 | 0 | ↑ 18% | ↑ 13% | 生化危机5 | ↑ 8% | ↑ 26% | ↑ 33% | 功耗(满载) | ↓ 31% | ↓ 38% | ↓ 34% | 平均(功耗除外) | ↑ 6% | ↑ 23.5% | ↑ 28.6% | 从90分提升到95分,Intel已经给力了:  Sandy Bridge微架构,Intel已经给力了
核心数和主频相同的情况下,两代Core i5的差距大概是5-10%,虽然性能提升不是很明显,但这并不能说Intel不给力,再看看从Core 2到Core i5的提升、两代Core i5和Phenom II的比较。其实Intel在第一代Core i5(Nehalem微架构)的单核心性能已经做到90分了,第二代Core i5(Sandy Bridge微架构)提升到95分,Intel已经给力了。 AMD方面,等待“推土机”吧:  AMD Vision FX(基于推土机微架构的新一代CPU):I Will Be Back!
Intel第二代Core i5同频率下领先AMD的Phenom II X4(K10微架构)将近30%,并且功耗低得多。当然,拿这两者比较显得不公平,毕竟Phenom II已经发布两年了。不过市场就是这样,现在AMD只能以Phenom II X4/X6对付Intel第二代Core i了。 接下来AMD会推出Vision FX系列进行反击,而Vision FX单核心性能要比Phenom II提升20%以上才有希望真正打败Intel的Core i系列,如果只是堆核心的话,Intel是很容易应对的,因为Sandy Bridge微架构堆核心同样很容易。有消息透露,八核心的Vision FX比Core i7 950强50%以上,而AMD方面对“推土机”也充满信心。总之,等待AMD第二季度(很可能是6月)揭晓吧。 升级建议以及选购指南: 第一代Core i3/i5/i7性能仍很强悍,并且早买早享受,没必要为两代Core i的不兼容而纠结。对于正在使用Core 2级别或的用户,如果你觉得性能不足,可以考虑升级第二代Core i系列。而对于新装机的用户,第二代Core i系列肯定是首选了。如何你是铁杆AMD粉丝,不妨等待第二季度的AMD APU或推土机FX吧。 用户群体 | | 整机价格 | 高清/办公/上网型 | Core i3 2100 + H61 | 4000元以内 | 主流游戏玩家 | Core i3 2100 + H67 + 独显 | 5000元 | 中高端游戏玩家 | Core i5 2400 + H67/P67 + 独显 | 6500元-7000元 | 追求高性能 | Core i7 2600 + P67 + 独显 | 8000元以上 | 其中Core i3 2100、H61主板等部分产品要在2月底才会上市,不过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毕竟春节前后,大家都赶着回家过年了。说到这里,笔者最后提前和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都能买到回家的车票,新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