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激战,两家的较量 1999年,AMD基于K7微架构的Athlon处理器诞生,综合性能超越同频的奔腾III(代号Katamai),让所有的DIY用户为止震惊,后来又抢先发布了1GHz CPU,改变了AMD在世人心中“Intel代工厂”的形象,与Intel同台竞技。
不久,Intel新奔腾III(代号Coppermine,铜矿)发布,凭借内置全速256KB二级缓存,重新夺回性能宝座。尽管回归Socket接口,但通过各样山寨转接卡,可以用在老的Slot 1主板上,给予AMD一下狠狠的回击。但是AMD也准备好应对的产品了,那就代号Thunderbird(雷鸟)的Athlon。
“雷鸟”与“奔3”,两者频率相近时旗鼓相当,不过往往雷鸟的主频更高。更重要的是,其价格只有奔腾3的2/3,主板也更便宜,主打性价比受到DIY用户的青睐,AMD以及Athlon被更多用户所认识。此外,为了争夺入门市场,AMD推出了Druon(俗称“毒龙”)品牌,与Intel赛扬直接竞争。
时间来到2001年下半年,Intel高端向Pentium 4切换,虽然第一代P4性能平平,同频甚至比不过P3与Athlon,但那时P4频率已经达到2.0G,相比只有1.4G的Athlon还是有优势的。入门级Intel也把Celeron的外频拉到100MHz,提高竞争力。
面对这样的状况,AMD知道“雷鸟”不能再和P4玩频率战了,Duron不支持SSE指令很快也要吃亏,于是发布了Athlon XP和新的Duron。Athlon XP相比Athlon主要加入了SSE指令支持,并引入PR值来命名自己的产品型号。 ----------------------------------------------------------------------------- Athlon XP采用PR值命名的原因 那时Pentium 4提升频率太容易了,当时主频决定性能的概念已深入民心,面对提升频率较容易的P4,Athlon是追不上的。于是,因此AMD引入PR值方式,AMD的解释是以Athlon 1G为标准来标PR值的,但实际无疑是针对P4的,例如Athlon XP 1700+,寓意性能大于1.7G的P4,而实际上Athlon XP相比第一代P4确实有优势。 ----------------------------------------------------------------------------- Athlon XP的性能高于第一代P4,性价比突出,但存在发热量大、超频潜力一般等问题,在DIY用户中口碑一般。等到2002年第二代P4和赛扬4发布之后,AMD又处于被压制的境地。 既然硬拼打不过,那就谈性价比。2003年初,AMD继续升级Athlon XP,代号为Barton(巴顿,经典出场了!),搭配当时NVIDIA的nForce 2 Ultra主板,性能得到进一步增强,更加接近第二代P4。仍是主打性价比,最超值的型号就是老一辈DIY用户再熟悉不过的Athlon XP 2500+。
“巴顿CPU”+“DDR-400双通道内存”+“NVIDIA nForce 2 Ultra主板”,这一套装备买回去,价格与Intel的“赛扬4”平台差不多,性能却强得多了。另外,对DIY用户更重要的是,在BIOS把外频设置成200MHz,就变成了Athlon XP 3200+,这是K7平台最强的代表!媲美P4 3.0G,而基本上2500+都可以超频到这样的频率! 编辑点评:1999-2003年初,AMD与Intel展开争锋相对的拉锯战,也是DIY市场的黄金岁月,在那个年代,超频是提升整机性能最直接的方式,AMD因此积累了大批量的忠实用户,成为Intel霸业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
正在阅读:30年前竟是一家?Intel/AMD CPU的那些事30年前竟是一家?Intel/AMD CPU的那些事
2012-07-19 00:15
出处:PConline原创
责任编辑:chenziwei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网友评论
登录|QQ微博微信
欢迎参与讨论,分享你的看法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