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反击,Intel毫不留情 从05年开始,Intel就制定了一套“钟摆计划”(Tick-Tock战略)。Tick-Tock就是时钟的“嘀嗒”的意思,一个嘀嗒代表着一秒,而在Intel的处理器发展战略上,每一个嘀嗒代表着2年一次的工艺制程进步。正是这套计划,让Intel在06年之后逆转了局面,并把AMD一步步逼退。
2006年7月,Intel新一代处理器Core 2横空出世(酷睿2,俗称扣肉),使用65纳米制程工艺,英特尔声称它会有40%的效能增长,同时减少40%的功耗。这一重磅产品的发布,让AMD的Athlon 64 X2瞬间优势全无,性能宝座重新落入Intel手上(直到今天),高端双核市场由Intel重新主导,新的产品定价,让Athlon 64 X2一夜暴降千元以上......AMD沿用了3年、最成功、最耀眼的FX品牌,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
打败了AMD的Athlon 64 X2之后,Intel年底又发布了首款四核CPU,Core 2 Quad,趁胜追击。后来AMD跟进发布了其四核Phenom(羿龙),可惜性能还是比不过前置,功耗也更高,还爆出了TLB BUG。Intel由此重新树立在技术层面的绝对领先位置。
在高端市场无法占据优势,AMD只能再次打起性价比的旗号,重新定位Athlon 64 X2,与Intel的Core 2和Pentium D进行竞争。刚好此时的双核开始普及,Athlon 64 X2 3600+就成了普及先锋。2007年,AMD又针对主流市场发布了“黑盒”系列CPU,最大卖点是不锁倍频、轻松超频,造就了Athlon 64 X2 5000+/黑盒这样的经典产品。
TICK-TOCK路线一年一更新,打得AMD节节败退,面对Intel Core 2双核的强势,Athlon 64 X2不是对手,Phenom X4对付有点自贬身价。于是AMD就想出一招奇兵——Phenom三核。以“三打二”,类似田忌赛马的策略,多线程性能更强,而让消费者也会认为三核更好。可惜由于65nm工艺限制,Phenom X3频率太低了,那时支持三核以上的软件、游戏甚少,加上Intel的市场策略,Core 2 E7系列始终更受青睐。
编辑点评:风水轮流转,2006-2008年,是AMD一段不堪回首的艰难时期:被Intel的Core 2狂攻,Phenom出师不利,显卡方面收购ATI之后又被NVIDIA压着,那个曾经辉煌的AMD失去了光芒。不过,这段时间AMD主打性价比的策略还是成功的,独有的三核、APU计划等对今后影响深远。>> ----------------------------------------------------------------------------- 2006年,AMD收购ATI之后的故事 2006年7月,AMD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当时全球第二大图形核心巨头ATI,意味着一个全新的AMD到来。收购ATI后,AMD在2007年进入最低迷的时期,CPU不给力,还要帮ATI收拾HD 2000系列显卡的残局。不过AMD挺过来了,后来主板芯片、独立显卡都是自己的产品线,口碑很好,780G主板、HD4850显卡等等。之后还宣布了3A平台和APU计划。假如AMD没有收购ATI,那绝对是另一番景象,当然,没有如果的。 -----------------------------------------------------------------------------
|
正在阅读:30年前竟是一家?Intel/AMD CPU的那些事30年前竟是一家?Intel/AMD CPU的那些事
2012-07-19 00:15
出处:PConline原创
责任编辑:chenziwei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网友评论
登录|QQ微博微信
欢迎参与讨论,分享你的看法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